海报新闻
在逐梦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怀揣着理想前行。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经历磨难与挫折,坚持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看来,唯有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极致地感受生命的精彩。
2023年“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大象出版社出版并发行施一公的首部作品《自我突围》,和读者一起分享阅读带来的重要意义。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一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创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一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从淘气少年到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时候随父母到驻马店生活了8年。在这期间从幼童到逐渐长大懂事,朴实的生活影响了他对世界的看法。1985年他来到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教职到全职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科学,再到创办西湖大学,他一直把学术研究、学生培养作为己任。
在《自我突围》中,施一公院士回顾了与多位学术前辈、同事的情谊。他讲述了与亦师亦友的杨振宁先生交流、相处的往事,感受到大师级科学家的关爱与帮助,更体现出杨振宁先生对于科学家精神传承的期冀。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呼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中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改进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曾经那个在镇上奔跑、玩耍的少年到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同时肩负着扶持青年人才成长重任的教育工作者,这其中有始料未及的困难,有前所未有的焦虑,但是也有难以描述的惊喜、感动。施一公认为,这个过程中推动他一直前行的是理想。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施一公在《自我突围》中坦言自己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在幼年时期虽然还不知道以后自己做什么,但是对未来有无限憧憬。从小学一路到高中,他一步步奋斗前进直至考上清华大学。但是当他开始进入社会时,他发现他原本无拘无束的理想主义,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所有目标的信念,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是需要做出改变的。于是他把自己定义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随后前往海外继续深造,工作近二十年后,他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力图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在2015年,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建了一所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在科教兴国的新时代背景下为梦想应运而生,而关于教育,施一公亦有自己独特的理念与情怀。在《自我突围》中,他谈及年轻人上大学的意义:上大学是为了学知识、充实自己,但一定不只是为了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学做人,在追求“小我”的同时,心里有一个“大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要有一份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他也将自己积累多年的优秀学习方法在书中一一分享,总结出一系列关于提高科研论文写作、专业英文阅读能力的“妙招”,为同学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他谈到了生活百味,比如平衡学术研究、行政工作与家庭时间分配;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他在书中讨论了“起跑线”是否重要,培养科研创新的精神及其责任和品质,等等。虽然在现实中面临在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他认为理想仍然是一个人人生需要追求的。在《自我突围》中,他写到“理想,是宇宙间最美好、最可贵、最闪耀的存在,是让生命实现价值、得以慰藉、获得无穷力量的源泉”。
《自我突围》是施一公院士的首部作品,这本书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本书首次公开40张珍贵私人照片,横跨50多年个人成长之路:1972年至2022年,完整记录了他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
读完这本书,读者会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施一公。在这本书里,他不仅展现了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工作风格和对青年人培养的耐心,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成长过程中的努力与坚持。他认为“真实才是一本书的价值所在,也只有真情实感才会激发我下笔的灵感”。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长河中的点点水滴,虽然渺小,但是仍能在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是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仍能从中汲取力量,帮助我们获得实现理想的勇气和决心。
责编:
审核:吕原
责编: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