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亓成玲
初次来苏州,便好感爆棚。街边的青青杨柳,山塘街的摩肩接踵,拙政园的疏朗浑厚,寒山寺的枫桥夜泊,金鸡湖的摇曳晚风,在心头绕绕盈盈,如幻似梦。
最令人感叹的,自然是这景色之外的那群勇士,苏州干部。有个段子说,苏州有两个土特产,一个是丝绸,一个是干部。苏州干部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有想干敢干会干的冲劲,有战胜“不可能”的韧劲,加上有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焉有“干不成的事”。
有位主政苏州的领导曾说,苏州的干部身体里流的不是血液,是汽油。他们抢跑每一步,永远不对企业说不。他们首创的敲门式招商,“星期日工程师”,设立劳模日、企业家日、工匠日,无一不引人注目又难以复制。苏州干部的敢闯敢试、敢开先河、敢为人先的品质,像黑夜明灯,如劲风荡胸,似长空雄鹰,让苏州这座千年古城,活力喷涌,魅力无穷。
苏州现有9个国家级经开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连续7年位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名,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而追寻苏州快速发展的渊源,重要原因之一,定是苏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苏州历史上考出的3902位进士,54位状元,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这里我找到了注解。
苏州是一首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是“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是被吟诵了1400多年仍然吸引着八方游客络绎不绝去寒拾问道膜拜诉衷,是和合祖庭里为普度众生一心取经的眸清炯炯谈笑风生,是一入姑苏就身不由己爱上姑苏的才思泉涌情意渐浓。
苏州是一幅画。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垂柳吐翠芽,桃杏展芳华,湖光粼粼绿如蓝,阳澄湖底闸蟹满。四季桂按捺不住春风的撩拨,迎风盛放,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惊艳了路人,怕是也惊讶了自己。最是那一株株白玉兰高大挺拔,千枝万蕊,一树繁花,洁白绚烂,婷婷明艳,如名门闺秀,大气典雅。如果说杭州是一杯用西湖水泡制的龙井茶,那么苏州就是一幅用苏绣绣出的立体山水画。
苏州是一首歌。月落乌啼,一曲千年风霜,从古唱到今。今天的苏州,风光依旧,比风光更美的,是一群与时俱进的虎贲,奔跑在新时代新征程,他们捐华务实,开放创新,昂扬奋进,生龙活虎,万马驰骋;他们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向全球人才发出诚挚邀请,“你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人到苏州必有为”的品牌响亮有力;他们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勇立潮头唱大风,奋楫扬帆砥砺前行,孕育出了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书写出无数个全国“第一”和“唯一”,奏出新时代的最强曲。
苏州是一个双面美女。她可以是小桥流水、幽深古巷间传来吴侬软语的东方威尼斯,也可以是强大制造业造就的全国经济体量第六城。她可以是国际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历经2500年古城风貌依旧如初,被称为“活着的古城”,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也可以是中国最强地级市、2万亿俱乐部、世界制造之都,她创造了被邓小平誉为“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的发展模式——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在苏州,传统与现代的城市面容相互交融,琴瑟并驱。她以文化为底蕴,成为人人羡慕的生活范本;用经济水平,宣告她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游刃有余。这样一个曼妙又“功夫了得”的女子,谁能不爱,即使无法靠近,也会在心里默默仰慕。
当“金鸡湖畔搞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畔宜养生”的格局日益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当有“世界第一门”之称的东方之门蔚然矗立于金鸡湖畔俯瞰全市8600平方公里,当“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成为这个地级市创造的惊人奇迹,我走在平江路上,感受着人流如织和沿街店铺“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气息。
“若说姑苏春绝处,一半尽在平江路”,这条千年古街历经风雨,依然充满魅力和生机,评弹昆曲,婉转悠扬,表演细腻,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身穿汉服,在跟“中国工匠”、一流大师学刺绣、学核雕、学做松鼠桂鱼。
那一刻,我穿越回古时,看到这条“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1600米长的小街上走出的17位状元迎面而至,他们微微笑着,欣慰满足,点头赞许。我鞠躬致意,若无他们,苏州何以“文风之盛,冠绝江南”;若无他们,苏州何以有如此浓郁的书香气和今天的繁盛经济,其城市气质就不可能如此典雅大气。
时光的巨轮轰然驶过,苏州的视线永远望着浪潮来临的方向。
这是一座创新无处不在的城市,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是一座充满发展机会的城市,是一座拥抱未来的城市。苏州,正处于十六岁的花季,未来可期,看好你!
作者简介:亓成玲,山东莱芜人,机关工作者,研究生文化,中共党员。曾在《大众日报》《山东国防报》《莱芜日报》《济南日报》《汶水源》《边缘》等省市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短篇小说200余件。
责编:
审核:于琳琳
责编: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