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主流媒体参与治理网络谣言的逻辑与路径

2022

08/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曹 亮

手机查看

  曹 亮

  摘要: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以网络谣言形成的民间舆论场“漩涡”不断出现。面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不断进化和演变,主流媒体仍在媒体舆论场中发挥着“时度效”的重要作用,在舆论漩涡中尽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成为稳定舆论场的中流砥柱,促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与社会环境。

  关键词:网络谣言;自媒体;主流媒体

  近几年,由于自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加之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以自媒体为主的民间舆论场常常滋生一些网络谣言。随着媒介传播的平台多样化发展,网络谣言也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甚至发展成一种社会舆论,给正常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扰乱了清朗的网络空间。

  各类网络谣言的散播不仅给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也对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这些网络谣言其产生、传播、平息具备以下规律。

  网络谣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是网络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新冠疫情期间发生的谣言为例,疫情爆发之初,防控重点基本放在了隔离、管控以及疫情动态发布等层面,对整个社会连锁反应的预判尚不全面。畅通的新闻发布机制及发布平台的聚合效应尚未发挥出来,加之权威信息的披露不到位,谣言便有了散播时机。此外,自媒体也在为谣言“推波助澜”。对于传播谣言的自媒体来说,从业者缺乏专业的新闻价值判断力,缺少稿件审核把关制度的制约。受众对平台推送消息的真假缺乏辨识,猎奇消息随手可转,成了网络谣言的“感染者”,网络上就出现了过度渲染、移花接木、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各式谣言。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一是线上与线下传播叠加。一条不实消息的口口相传,一则权威消息的过分解读或误读,通过网络的进一步放大,必定会产生“蝴蝶效应”。2021年11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被一些媒体过分解读,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消费者囤积蔬菜和抢购现象。这些由谣言或者是媒体的过分解读而引发的消费市场的动荡,最终在政府的市场调控和官方的舆论引导下得以平息。可见,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互动性也让谣言的传播有了更多的不可控性。

  二是传播主体多样化。分析诸多谣言案例,在被处理的传谣者中,一部分传谣者是无意传播,即对消息不加思索、不加分辨就擅自转出去;也有一些利益熏心的传谣者,以猎奇为目的,以吸粉或为流量驱使而造谣传谣;另外一些是唯恐社会不乱的群体所为。

  三是传播的反复性。以疫情期间出现的“封城”等网络谣言为例,往往是A市先出现,B市尚在平静,待到A市辟谣,B市才开始抬头。从传播特点来看,类似谣言往往出现蔓延并泛起涟漪的现象。

  主流媒体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意义

  2021年11月的“抢购”“囤菜”风波,实质上是在疫情、自然灾害等特殊环境下发生的民间舆论漩涡,如不及时清除谣言“风眼”,必定会扰乱社会的平稳发展。主流媒体具备整合社会信息、舆论引导、传播社会正向价值的职责,面对网络谣言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出击调查,做好社会信息的整合反馈,发挥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为经济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我们的宣传阵地”,随着媒体的融合发展,主流媒体的阵地逐渐向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延伸,传统主流的受众也开始向“两微一端”转移。在谣言引起的淆乱舆论漩涡中,主流媒体有着发布权威消息,传播主流声音以正视听、一锤定音的定力和担当,这也是进一步巩固舆论主阵地,发挥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力实践。

  主流媒体参与网络谣言治理的路径

  (一)快速求证调查。在谣言四起的舆论环境中,主流媒体应该做什么?那就是“真事求真、假事辟谣”。作为主流媒体的记者,应该对“谣言”进行检索求证,并第一时间联系“谣言事件”所涉及的职能部门以及专家等一一求证。记者应在第一时间奔赴每个谣言的“被发生地”进行求证调查,通过权威的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权威声音,消除恐慌,抵制谣言,防止扩散。因此,抵制谣言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以快制快”。谣言不胫而走,记者权威消息要和谣言赛跑,辟谣和真情实况要超过谣言的传播速度。

  (二)畅通发布机制。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应对谣言引起的舆情,首要建立快速的舆情(谣言)应急体系,如成立“谣言应急办”,开设官方辟谣平台等。其次,还要利用立体式轰炸模式,将权威消息、辟谣消息覆盖全媒体,影响到最大范围的人群。再次,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发布的媒体群,摆脱公众号限时限条的制约,通过网站、广播、电视、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不间断发,不间断转。

  (三)加强舆情研判。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主流媒体也要做好舆情监控和研判,警惕相关不实消息的散播,避免引起與情次生灾害和社会不良连锁反应。从舆情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官方消息慢,往往会传出谣言来。官方消息迟迟不出,应对不及时,任由民众以讹传讹,造成了信息极度不对称,会给政府造成很大的被动。主流媒体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舆情的研判。

  (四)加大谣言惩治力度和风险排查。要想制止谣言萌芽,应加强相关法律的普及。谣言的传播矫正,需要通过警媒互动和快速反应;辟谣,可以通过设立平台和警媒稿件的快速发布,有效遏制谣言扩散。对网络谣言的惩戒可以教育为主,打击为辅,对那些有意扰乱社会秩序的,就应从严处罚,坚持露头就打,一打到底。

  “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谦恭抑畏,谨终慎始”。无论是政企还是媒体,要常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尽职尽责。面对各式各类网络谣言,主流媒体不能置身事外,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参与治理网络谣言的实际工作。

  (作者为大众网济南频道副站长)

责编:

审核:付兴帅

责编:付兴帅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