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通人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出版

2022

05/1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沈曾植为清晚期学术通人,其书学理论、书法造诣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2022年为沈氏逝世100周年,王谦著《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通人书法”和“寐草”是此书的两个关键词,作品主要创新也由此体现。其一,首次提出“通人书法”的概念,以沈曾植为近代“通人书家”之典型,对其诗学、诗功和书学、书艺进行研究。作品从“学人之诗”入手,聚焦于沈氏晚年书风的形成轨迹与定型范式,探讨其书学理论、书法成就与学术之间的多重回互关系,作者的分析和立论基本不离“通人”层面,知人论世,沈曾植书法研究由此而进入新的阶段。其二,作者借鉴当代学者将王蘧常章草命名“蘧草”的理路,将沈曾植(号寐叟)晚年书风定名为“寐草”,借此厘清书法界多年存在的书体混淆,并将“寐草”视为对王献之所倡导的在“稿、行之间”“改体”主张遥隔1500年之后的首次成功实践。作者认为,沈曾植以其并不完全遵循章草规范的寐草,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开放范式,昭示出书法创新的无尽可能性,这种贡献历久而弥新,对当代书法创作亦具启发价值。

  此外,作者的贡献还体现为文本解读方面的正本清源。对书法理论界影响较广而与沈曾植其书、其学并不相符的观点,如沈氏“晚年主要师法黄道周”,沈氏主张并实践“古今杂形,异体同势”等等,均作出理据充分的辨驳。

  著名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李一先生认为:“此著作以‘通人之学’与‘通人之书’为主线,围绕一显一隐两个主题展开。显者为沈曾植书法研究,隐者则是中国历世相传的‘通人书法’传统。显性主题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隐性主题大处勾勒,处处可见,两者彼此融通,互为表里,显隐交织,斐然成章,具见作者的历史考据功力与学术思想深度。”

  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叶培贵先生认为:“作者将沈氏之书这一个案研究拓展为整个中国书法统绪的重新梳理,事实上‘重构’了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乃至价值体系。扎实的文史功夫,使作者的解读常常能够超越书法本身而深入文化的深处。其精彩处,尤其集中在第二章《书学理论》。作者的文献解读能力,保证了本书真正具备了追问沈氏思想精粹的可能性。”

  本书作者王谦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全书40万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得首届“中国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沈鹏奖学金”特等奖,并同时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学术出版基金”和“人美学术文库”。

  图书信息

  《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定价:98元。

  作者简介

  王谦,艺术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山东曲阜人。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研究著述20余部。《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沈曾植碑帖题跋札记辑释译论》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古代书论八大家辑释译论”(8卷)即将出版。

责编:

审核:吕原

责编:吕原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