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首页>山东频道>文体

一名“第一书记”眼中的基层医养结合发展

2021

10/1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春林 孙真

手机查看

  2017年2月,在我从医的第11个年头,我被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推荐、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为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来到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舜王城村,进行为期两年的精准扶贫帮扶工作。

  我从小生活在城里,在成为驻村“ 第一书记”之前,从未在农村长期生活过。鄄城县舜王城村为省级贫困村,来到村里,我看到了破败的房屋和泥泞的土路,看到了贫困户家中坑坑洼洼的地面、洗得发白甚至破烂的床单,才切身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难,农民生活的不易。因此,到村后我迅速进入角色,扎扎实实地走访村里的贫困户,与村民广泛交流接触,了解情况。

  通过入村走访我发现,我的帮包村以及周边的贫困村普遍存在以下现象:贫困人口多,村内医疗基础条件差,医疗资源非常匮乏;从医人员数量少,业务水平低,为百姓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不足等。村民们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对疾病普遍存在不正确认识,贫困地“第一书记” 促进基层医养结合发展区很多居民疾病治疗不及时,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严重。疾病导致贫穷,贫穷加剧疾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农民脱贫自立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成为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关键点之一。

  我是名医务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鞭策着我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在平时入村走访时,我一直将走访与诊疗相结合,边走访边诊疗,随身携带银针,随时为患者现场诊疗。尤其是为行动不便、常年生病卧床的村民义诊的过程中,经过中医号脉辩证与对症施诊后,质朴的村民们真正实现了“ 足不出户”地坐在家里、躺在床上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两年“第一书记”的义诊活动期间,我共服务千余名患者,既解除了患者病痛,又用实际行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为驻村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积极配合下,在切实加强驻村党员班子建设、扎实完成各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我发挥自身优势,每周挤出两天时间在镇卫生院为周边贫困百姓义诊,向村民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宣讲。义诊时,我坚持一个原则,即诊疗时能用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好的坚决不开药、能用中医小药方治疗的坚决不使用名贵药物,坚持用低价高效的小药方服务当地群众。两年间,共计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近 300 万元,大大减少了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医疗支出。村民们原认为得的是“绝症”的癫痫、中风、精神分裂、腰椎间盘突出等疑难杂症,经过传统的中医针灸加药物治疗患者都有非常明显的好转;通过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村民们的卫生意识也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在被选派为“第一书记”前,我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执业,由于三级甲等医院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我进行的诊疗大多数都建立在进行各项检查的基础之上,如进行各项生化检查、B超、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

  然而,“第一书记”驻村的卫生室乃至乡镇卫生院,均不具备先进的多样化的检查检验条件。这些现实情况迫使我主动转变诊疗思路,在日常诊疗中除了使用电子血压计为村民们测量血压外,几乎全部使用纯中医的诊疗手法为村民缓解及治疗疾病。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我的中医诊疗手法日臻纯熟,同时也让我逐渐意识到,在贫困地区、甚至一般的乡村,由于受基础条件等的限制,相较于严重依赖检查检验等西医诊疗技术而言,对于老百姓常见的运用号脉、针灸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风寒风热、腰腿疼痛、头晕目眩等病症,以及癫痫、中风、精神分裂、腰椎间盘突出等疑难杂症,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在副作用和疗效上,服用中草药“第一书记” 促进基层医养结合发展的中医疗法也优于村民以往常服用止痛片加抗生素的西药治疗方法。因此,在“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的两年间我通过讲座、带教、输送培训、联络进修等方式,不断加强所在及周边乡镇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为帮包地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的情况下,提出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事业、医养健康产业,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省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服务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医务工作者、想要为帮包村建设幸福院的“第一书记”,我带领我的团队认真研究学习了国家、省、市级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结合两年来我担任“第一书记”及“基层医生”的经历,在对山东省有关地区以及先进省市的医养结合情况进行多次调研后,参考国内医养结合相关工作研究,写出了这本书,希望可以为各级政府医养结合工作政策的制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助推山东省医养结合事业蓬勃发展,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作者:李春林 孙真

责任编辑:李云霞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