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一帆 报道
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当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生命重启——4岁的芃芃(化名)作为三胞胎中的老大,成为山东省首批国家集采人工耳蜗的受益者。这场手术不仅让这个因重度耳聋陷入沉寂的家庭重燃希望,更标志着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在山东的实质性落地,为全国听障群体带来了福音。
2020年11月,张女士(化名)的三胞胎出生,但喜悦很快被噩耗冲淡:三个孩子均被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力随年龄增长持续恶化。人工耳蜗植入成为唯一出路,但高昂的费用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2021年起,在“单侧耳蜗免费”政策帮扶下,三个孩子陆续做了植入手术,这个家开始看到“重生”的希望。
张女士告诉记者,老大芃芃的左耳植入了人工耳蜗,右耳一直靠残存的一点点听力和助听器勉强维持,在安静的环境下可以听声交流,一旦遇上人多或嘈杂的环境,辨别声音就比较困难。张女士说,当时给孩子植入的耳蜗是基本款,即便如此也要十几万元,孩子缺失的另一半“小耳朵”成了她的心病:“啥时候才能凑够这么多钱啊……”
转机很快出现。2024年12月,第五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人工耳蜗纳入目录。原价28万元的高端一体式人工耳蜗价格降至4.6万元,如算上医保报销,患者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从15万元压缩至3万元左右。得知这个好消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张寒冰第一时间联系张女士,为芃芃争取到集采手术机会。
3月3日上午10时,芃芃被推进手术室。两小时后,他戴着新一代人工耳蜗苏醒,一切顺利!大夫告诉张女士一家,新的耳蜗经过一段时间调试,芃芃就能拥有跟普通人差不多的听力了。
“小耳朵还疼不疼?”
“不疼。妈妈,我要有新的小耳朵啦!”
据悉,2024年12月,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共1.1万余套,共有5家企业中选,除临床常用产品外,能支持(3.0T)核磁共振检查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首次进入中选范围。今年2月24日,山东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自2025年3月3日起正式执行。
责编:杨凯
审核:马震
责编:马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