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孟献欣 通讯员 武广文 满文峰 枣庄报道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财政收入的“主来源”、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就业创业的“主渠道”。近年来,枣庄税务部门深入贯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民营企业所需所想所盼,扎实推进政策惠企、服务暖企、纾困助企、清风护企四项举措落地,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为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添力加油。
政策惠企:精准施策激活内生动力
落实落细落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为更好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举措,枣庄税务部门创新运用税企联络专员、应享尽享清册、政策红利账单“一员一册一单”工作机制,针对民营企业关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内容,深度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同时,运用税收大数据区分企业、政策类型,“点对点”推送政策直达经营主体,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山东润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在研发赋能上做文章,先后获得硫醇—烯光固化水质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12项,并投资兴建了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实现产业链下游向化学医药方向延伸。“是税费优惠的‘政策红利’,为企业进一步扩容提质、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山东润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传云表示,“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我们先后研发了咪唑、吡啶等医药项目,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企业坚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税务部门就要跟进服务、延链强链。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化智慧纺纱暨枣庄万泰退城进园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样收到了来自税务部门量身定制的政策清单。“项目建设以来公司累计退税减税1300余万元,充足的资金流让项目得以平稳高效推进。”据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长秘书龚玉利介绍,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年产高品质差异化涤纶短纤维4万吨,高端纱线2.3万吨,年产值约15亿元,带动就业570余人。
服务暖企:智能便捷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营商环境越好,企业发展动力就越足。面对民营经济多元化需求,枣庄税务部门不断健全税费服务始端、前端、中端、末端体系,致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助企暖企的服务环境。
在枣庄滕州,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自主定制的ERP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和涉税风险,连续5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数字赋能时代,不仅我们企业引入自动化管理,税务部门的服务更是乘‘数’而上。”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鲁丽丽介绍,“近两年,税务部门的服务已经打破了地域阻隔、信息壁垒,我们财务人员更是通过‘云端办’解决了很多涉税难题,节省了很多办税成本。”
云端“面对面”办理业务,线上“一对一”推送政策。秉持“让数据多跑路”的服务理念,枣庄税务部门积极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办税缴费服务,满足民营企业税费业务“便捷办”需求。同时,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根据民营企业需求不断优化服务策略,创新打造“信息采集—画像分析—定制服务—反馈提效”服务闭环,推动实现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
“从立项开工到产能扩张,税务部门全流程跟进、全环节辅导,始终与我们保持同频共振,智慧化、定制化的服务举措更是让我们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黎海鹏在聊起纯电动力电池项目时表示,对税务部门的定制服务印象深刻,公司也将坚定落实锂电产业“强链计划”,为“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建设注入新动能。
纾困助企:靶向帮扶破解发展梗阻
位于枣庄市市中区的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全力建设“泉为异质结(HJT)光伏组件及储能产品建设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5GW的异质结电池和15Gw的光伏组件,能够有效带动更多光伏产业链配套项目集聚成群。
“作为新能源产业,我们的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资金困境一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而且,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对于涉税风险点的防范压力也很大。好在税务部门主动问需解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税惠政策的‘真金白银’,更是帮助我们化解了很多涉税难题,为我们布局下一步钙钛矿电池的研发创新增强了信心。”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莹光说道。
扶企要扶在关键处,助企要助在点子上。针对民营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枣庄税务部门精准发力,在线上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描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线下主动深入企业问需问难,通过“线上体检+线下问诊”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对企业实时进行“税务健康筛查”。根据筛查出的企业痛点、堵点问题,及时上门跟踪问效,对症施策、靶向治疗,助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前我们的一套鸡笼能养3万只鸡,在养殖技术和设备更新后,现在一套鸡笼能养超过5万只鸡。”枣庄华宝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技术人员李大燕介绍,在公司上新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过程中,是税务部门从政策解读到风险提示,跟踪辅导、全程护航,帮助企业享受征前减免4900余万元,为搭建白羽鸡全产业链管控平台等智慧养殖平台注入了重要资金“活水”,助力该公司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节省人工约20%。
清风护企:法治引领厚植成长沃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合规经营与诚信纳税不仅是法律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枣庄税务部门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创新构建“信用培育+风险防控”双轮驱动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原来,我们公司曾因不熟悉业务流程,对上下游企业风险辨识不到位,被评为B级纳税人。”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兴东表示,“在企业扩产升级的关键期,是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不仅为我们送上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政策解读资料,还利用大数据风控系统,帮助我们提前规避了供应链风险,提醒我们按时申报,实现了信用等级从B级到A级的成功跃升,为我们在持续拓宽海外市场道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枣庄市薛城区,税务部门通过“以案说法”方式,对辖区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风险防范业务辅导,以鲜活的典型案例,增强企业防范涉税风险意识和能力,让企业更加珍视“诚信纳税”的金字招牌。在枣庄市台儿庄区,税务部门用活税费共治机制,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核查和调研,锚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点,构建9类风险指标,实时进行数据统筹分析和交叉比对,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进一步规范了涉税事项办理流程,不仅避免了因申报错误导致的税务风险,还提升了企业的信誉度。”枣庄市恒宇纸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张楷表示。
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到税费服务的迭代升级,从发展梗阻的靶向破解到法治环境的精心培育,枣庄税务部门用“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实践,助力民营经济沿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效益提升”的良性轨道加速前进。国家税务总局枣庄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振晓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更精准的政策落实、更暖心的办税体验、更及时的纾困帮扶、更公正的税收执法,持续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广大民营企业携手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李婷婷
审核:李雪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