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记者蹲点|卫星遥感系统助力智慧春耕

2025

/ 02/25
来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作者:

王浩奇

手机查看

  卫星遥感系统助力智慧春耕

  “从前种地要看天,如今天上看着种”

2月21日,杨明意(左)和同事在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用无人机为小麦喷施叶面肥。(记者王浩奇报道)

  “这块地的小麦长势较快,土地肥力跟不上,需尽快追施叶面肥。”2月21日一大早,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周手机上弹出的一条提示信息,引发了一场智慧春耕“突击战”,打破了这座鲁西南小村庄田间的平静。

  简单的几下操作之后,两架无人机各自驮着40公斤的肥料桶平稳升空,顺着麦垄齐头并进,所过之处,麦苗抖擞着身躯挂上了晶莹的水珠。地头上,金乡县孟铺种植专业合作社植保中心主任杨明意和同事各持一台遥控器,调动着无人机有序往返:“系统提示的施肥区只有眼前这150亩,我们指哪儿打哪儿,直插‘要害’地块,预计喷施叶面肥后可增产10%。而在其他长势正常的地块,就不必再浪费人力物力了。”

  一场紧张而又精准的田间管理不到半小时就收了工。返程路上,记者不禁纳起闷来:“谁在发信息?对方咋知道这块地需要施肥?”

  “信儿从天上来!”在马庙镇为农服务中心,坐在办公室里刷着手机“验收”成果的孟凡周打开一块数字大屏,为记者做起了科普。原来,当地引入卫星遥感系统参与农田管理,通过定期扫描地块,监测作物、土壤等红外波段的细微变化,生成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对农田各种状态进行量化,并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应对措施。眼下气温逐渐回升,小麦长势较快,当土壤肥力跟不上时就会导致叶片有轻微泛黄表现,NDVI下降。系统综合当前气候状况生成监测报告,并即时反馈到终端平台上。

  卫星遥感系统得以施展拳脚,离不开当地推行的“一户一田”改革。马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苏思雅介绍,马庙镇将农民分散的承包地通过流转、置换等方式整合到一起,实现“小田变大田”,进行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

  “镇里通过卫星监测和实地测量,将1万多亩成片农田分成7个网格进行精准管理,哪片叶子生病、哪块地缺肥,系统一扫就知道。”孟凡周告诉记者,卫星遥感系统实时监测田间状况,并每隔3到5天对农田进行扫描一次,针对不同地块生成病虫害预警图和长势分析图,从而指导托管网格员开展差异化精准管理。

  正说着话,系统又来了个“现场直播”——大屏上一块区域标红闪烁,指示位于孟铺村的一块农田土壤湿度较低,需及时灌溉。孟凡周一边消除提示,一边又下达了指令。不一会儿,托管网格员从田间发来视频,只见他在地头的智能灌溉控制设备上刷了一下卡,一股股清流便淌进农田,700多亩小麦“喝”上了返青水。

  “从前种地要看天,如今天上看着种。”作为一名“00后”新农人,杨明意在农村长大,对种地方式的变化深有感触。“在我小时候,大人们种地就是看天吃饭,碰上好年景或许还能丰收,要是遇上干旱少雨的情况,收成就说不准了。”杨明意说,随着手中的锄头变成了如今的手机、鼠标、遥控器,卫星遥感系统能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农作物长势等8大类信息,可精准识别30多种田间病虫害,做到了“缺啥补啥,哪里缺补哪里”。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实习生 张颖通讯员 段新朋)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