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小型公交可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同时降低公交公司运营成本
“宝宝巴士”:城市公交发展新方向?
作为城市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个体小、灵活性高为特点的“宝宝巴士”在多个城市流行,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电动车和私家车面前,部分城市大公交体系的客流量日渐稀少。采购小型公交车,能否成为打破城市公交经营困局,甚至变革城市交通现有模式的新出路?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近日,出现在青岛街头的“宝宝巴士”成了当地的“网红”。2024年,青岛市更新引进了5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和1000余套动力电池。此次车辆更新,青岛挑选了6米、7米、8米三种不同长度的车辆,可更好满足接驳地铁、社区微循环等营运多样化需求。其中,6米级纯电动公交车创造了青岛公交车辆“最短”纪录,它们就是“宝宝巴士”。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处长于冰心表示,引进这批小型公交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新车主要投放于微循环公交线路,连接居民区、商业区、学校等重要区域,实现与地铁、大型交通枢纽的有效衔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崂山巴士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底,崂山巴士公司更新了45辆微型巴士,其中7辆为车身6米长的“宝宝巴士”。在微循环线路上,由于道路不宽,大型公交车行驶起来比较难会车,且客流量不大,为避免资源浪费,去年年底,崂山巴士公司在3条微循环线路上投放了7辆“宝宝巴士”,既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车辆运行起来也比较方便快捷。
“上个月,每辆宝宝巴士每百公里运行成本节省了200元。”上述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大型公交车,宝宝巴士等微型公交车在运行时需要的能量更少。于冰心表示,这批小型公交车的运行上线,每辆车每年可节约9万元左右,在低碳环保的同时,还降低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减轻了运营压力。
早在2023年初,济南便推出了首条小巷公交线路——小微型公交车“红墩墩”正式亮相。目前,济南已经累计开通小巷公交24条,日运量2.3万余人次。今年1月3日,日照也投放运行了首批10辆“宝宝巴士”,旨在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提高市民乘车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同时提高公交整体运营效率。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表示,相较于传统公交车,小型公交车的运营线路更加灵活,能够提供短程出行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济南为例,随着轨道交通网的完善,各个轨道交通站之间的连接,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型公交来实现延伸,丰富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渗透度和覆盖广度。
“运营小型公交车,可以在客流量不大的情况下节省资源。”张汝华认为,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可多添加车辆,提供更频繁的高质量服务,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公交系统的吸引力。
近几年,全国多地开始陆续给公交“瘦身”,为何“宝宝巴士”越来越多?张汝华认为,当前私家车不断增多,且地铁线路不断开通,公交行业的客流量下降已是必然。推出小型公交,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同时采用灵活运营方式,也是公交公司打破经营困局的探索尝试。“小型公交车外形更可爱,吸引力更强,容易树立更好的形象,市民的接受度也很高。”张汝华说。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李苗实习生 马华君)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