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海报观潮丨当教育和产业“双向奔赴”

2025

/ 02/22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徐坤杰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金融工程等27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书法学等10个专业被撤销,新增工程软件、运动训练2个专业……近日,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网络讨论。

  其实,不止山东大学,国内其他高校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专业“洗牌”,目的是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确实,当经济产业在持续发展升级,如何让教育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高校对相关专业采取停招、撤销策略,是从专业结构调整层面进行的一次务实跟进。

  那么,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又如何跟得上产业升级和市场需要呢?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高校聘请行业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

  打通教育系统与产业体系的能量交流通道,更好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管理办法一出台,同样也引来了不少网络关注。

  之所以被广泛关注,背后有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如何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以真正让毕业生更好就业、让产业更好招工?

  对此,该管理办法确实给出了一些较为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思考启示。

  产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实践课程教学;与高校教师联合开展教学项目建设、科技项目攻关、研发成果转化;引入产业合作资源,有效对接行业与兼职高校……该管理办法旨在以制度设计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把产业经验注入学术体系,既解决知识滞后问题,又为科研提供真实应用场景。

  这是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的时代必然。鼓励高校与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本质上是通过市场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脱节,真正形成“实践反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鼓励高校聘请产业兼职教师的政策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尝试,立意高远。但让“好政策”产生“真效果”才是其中关键。

  可以预见,推动政策真正落地还将面临多重挑战,如企业参与动力能否持续、当前高校管理考核机制是否适应、人才流动壁垒如何真正打破、相关转化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所以,这将是一项涉及多责任方的系统性工程,相关政策实施仍需根据实际调研进一步细化。

  当然,方向已经明确,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政策不断细化、落地与实施,高校的课堂将涌现更多工匠导师,企业的实验室也将融入更多学术基因。

  值得指出的是,一段时间来,杭州“六小龙”备受舆论关注。六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与浙江大学存在紧密关联。可以说,杭州“六小龙”的诞生即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果和证明。

  因此,无论是高校的专业调整,还是引产业兼职教师入高校,目的均是通过政策设计推动高校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而当教育和产业“双向奔赴”,在破界中实现融合与共生,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会迎刃而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有更加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责编:朱延鲁

审核:张辛

责编:张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