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只单腿海鸥在即墨蓝谷被市民拍到 网友纷纷被它的坚韧和顽强打动
2月19日,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人才公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只独腿海鸥。它的出现,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不仅吸引众多游客目光,更引发人们对生命坚韧顽强的深刻思考。“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正是这只单腿海鸥的生动写照,它跨越千山万里,心向高远,振翅翱翔,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鸥坚强”。
市民游客惊叹不已
据最初发现独腿鸥的市民王女士介绍,当日,她和同事迟女士正在拍摄游客在海边投喂海鸥的场景。突然,一只与众不同的海鸥闯入人们的视线。它在群鸥中格外醒目,因为它只有一条腿,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它参与抢食,每当食物抛出,它奋力挥动翅膀,与其他海鸥一同冲向食物,落地时单腿稳稳支撑,努力保持平衡。它的顽强,令现场游客惊叹不已,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
视频截图 来源:即墨发布
“鸥坚强”飞翔的视频经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视频号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被它的坚韧所打动,纷纷留言:“飞翔的梦无法阻挡”,表达了对它不屈精神的赞美;“它说风雨中,那点痛算什么”,以歌词生动地诠释了它面对困难的乐观与豁达;“飞起来需要付出很多力气”,道出了人们对它艰辛努力的心疼与敬佩;“海鸥都那么坚强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则体现了“鸥坚强”对人们精神上的激励,让大家在它身上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飞行中面临巨大挑战
鸟类观察者衣思森对这只海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海鸥主要依靠翅膀飞行,腿在其行动中起辅助作用。尽管如此,失去一条腿对“鸥坚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它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保持平衡,在觅食、躲避天敌时,都面临着比正常海鸥更多的困难。可它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在这片天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轨迹。
与海鸥已有“十年之约”的衣思森介绍,目前,正值海鸥在青岛栖息的后期,据他多年观察,海鸥的活动时间,与气温相关。若天气迅速回暖,它可能会提前启程;若气温回升缓慢,离开时间则可能推迟,预计3月底便会离开这片它短暂停留的土地。
墨水河成鸥鸟栖息的“天堂”。衣思森 摄
据青岛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徐克阳介绍,海鸥单腿的情况大多是由于腿部受伤所致。可能是被渔网、笼子等物品勒住或夹住,导致发炎坏死,最终腿部慢慢脱落;也可能是自身患有疾病,或者遭到猛禽攻击伤害。
每年的春季迁徙与秋季迁徙是鸟撞高峰期,候鸟在每年的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迁徙时最易受到威胁。这两个关键的迁徙阶段,候鸟面临的风险最大。
/ 探访 /
墨水河成鸥鸟栖息的“天堂”
进入雨水节气,暖意浮动间,墨水河面冰层渐融,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成群结队的银翼海鸥在河面上尽情嬉戏,时而盘旋,时而振翅,时而掠水,时而静立,构成了一幅千羽翔集、引颈齐鸣的动人画卷。
墨水河面上出现的海鸥主要是红嘴鸥和西伯利亚银鸥。红嘴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型较大,喙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羽毛白色,尾部羽毛为黑色,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西伯利亚银鸥又称织女银鸥,头及颈背有深色纵纹,翼上有白色的宽月牙形斑,主要以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夏秋时节的墨水河,白鹭的身影同样高频出现。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的状况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市民粗略统计,仅墨水河上游,就有上千只白鹭时常在这里栖息。
如果说墨水河畔出现的海鸥用“成群结队”来形容,那在即墨东部海边的海鸥可以说是形成了“鸟浪”奇观。去年冬天,大批海鸥云集鳌山湾畔,同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海鸥和白鹭对生态环境和河流水质的要求很高,这些鸥鸟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次点缀,更说明即墨区的河流环境健康、生态平衡,是河流水质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即墨区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为目标,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治理、智慧化河道平台等系统性工程,累计铺设截污主管道44公里,清理淤泥72万立方米,种植水生植物3万余平方米,投放河蚌、滤食性鱼类5万余尾等内容。如今,墨水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溶解氧含量提升至大于3mg/L,为鱼类、底栖生物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链,更吸引了海鸥等对水质敏感的候鸟驻足栖息。
/ 延伸 /
即墨区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墨水河是季节性河流,除汛期外上游长期断流。很多市民都知道,墨水河中的水并不是上游水库流下来的,几乎都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也就是再生水。
2017年,即墨区在污水处理厂建成了一座13万吨/日的中水回用泵站,铺设补水管线8.5公里,沿河建设11级固定式泵站,解决了墨水河中上游景观用水。
“守护好一渠清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2年,即墨区先后投资约6.2亿元对即墨区污水处理厂、即墨区北部污水处理厂和即墨区西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即墨区城区污水总处理能力扩容至34万吨/日,3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由地表水V类标准提高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年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约5840吨、氨氮约454吨、总磷约118吨。
墨水河由“墨”到“不墨”,是即墨区水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即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足工作,加大生态环境资金的投入,加快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即墨区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占比50%,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水环境质量正在稳步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即墨成为众多鸟类栖息的天堂。”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监控二科副科长苟天朔介绍。
“生态环境的提升,为海鸥翔集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证。”山东大学“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张宗硕说,近年来,即墨区对于海湾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实施了退养还海等措施,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为海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海鸥的到来,不仅是对即墨生态环境的肯定,也提醒人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美丽的河湖海洋。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观赏海鸥时应注意文明行为,不要随意丢弃垃圾,避免惊扰海鸥的栖息环境,同时建议不要过度投喂海鸥,以免影响它们的自然习性。”
近年来,即墨区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通过“排查App+徒步现场排查”的方式,实现2169处入海排污口精准治理。2020年以来,即墨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已连续五年保持100%,海滩和海面垃圾盖度均小于0.5‰。(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刘海豹)
责编:
审核:刘美显
责编: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