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核电站,如何保证管道、容器不被海水等介质腐蚀?桥梁、港口和码头一旦发生腐蚀,又如何带水带锈对其进行防腐蚀施工?这俩问题,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尚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都能找到答案。
全自动下料机上,厚钢板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直径3米的罐体内,工人正开展衬胶作业;生产线末端,电动平板车正将容器、管道等成品运出车间……新春伊始,尚核电力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一节直径达3.8米的管道上,工人正在吊臂的帮助下进行深加工处理。“目前正在赶制的这批产品,出厂后将被运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现场。”尚核电力生产总监徐洪宽说,“全国100多台核电机组,几乎每台都能找到我们产品的影子。”
“今年以来的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增长50%,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质量过硬。”来到企业展厅的一座核电站模型前,徐洪宽介绍,核电站用核裂变产生的热量,来推动汽轮机工作,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保证核电站能量稳定转换的关键之一,就是海水循环管路和相关容器设备。”徐洪宽说,他们的核心技术就是确保核电站内管道和容器不受腐蚀并长期持续稳定运行。
“科技创新能为核电站‘护肤’。”徐洪宽让记者触摸成品管道内壁质地的细微差别。“看似普通,实则已经通过衬塑或衬胶工艺对其进行了防腐蚀处理,可以保证20年以上不被腐蚀。”
外壁的空气腐蚀也不容忽视。尚核电力科研团队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升级,研发出内外衬塑管道,无需再通过定期刷漆的传统方式进行防腐蚀处理。
徐洪宽说,公司拥有各类专利100多项,在海洋防腐工程、各类管道制造和安装等领域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尚核电力开始从核电站走向更多领域。“比如,胶州湾大桥部分桥墩的防腐蚀处理就是我们承接的。”公司副总工程师田娟介绍。此外,公司与欧洲、非洲、中亚等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往来,承接了越南、沙特、印尼等国家的电厂凝结水、废水、煤水、锅炉补给水等重要项目,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王静)
责编:
审核:魏振彬
责编: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