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
一场开在春天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民营经济备受关注。
山东民营经济发展成色如何?透过几组大数据,我们一起来看民营企业画像。
(一)
占全省经营主体98%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全国唯一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的山东也是民营企业扎根于此、茁壮成长的沃土。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民企是山东发展的硬核力量。
“硬核”,体现在经济总量的贡献上。山东实有民营经营主体1441.9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40万户。2015年至今,山东的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都在50%以上。2024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高达58.6%,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硬核”,体现在链主引领、聚链成群效应上。泰山钢铁以“链长制”,构建全产业链健康稳固的供需体系;齐鲁制药带动山东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不少民营企业“链主”,在固链延链强链补链中发挥引领作用。
“硬”,体现在全国榜单上。2024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500强”,山东55家企业进入榜单,拿下全国第二位,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近七成。同年10月的另一份榜单上,50家民营鲁企跻身全国工商联“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居浙江、江苏之后,与广东并列。
在规模上,“大块头”魏桥集团、南山集团、东明石化等营收超千亿;在转型升级上,利华益集团、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等石化企业多瞄向高端产品……山东崛起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营大企业。
在山东,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为山东积攒了越来越强的硬实家底儿。
(二)
山东是国资大省,也是民企大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经济大省的“蛋糕”是通力做大的。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这其中,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如同“隐形冠军”一般不为人所知一样,山东民营企业习惯“闷声干大事”,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
“闯”的劲头,藏在“隐形冠军”的浓度里。作为国家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潍坊民营企业豪迈集团从一间濒临破产的维修车间成功逆袭做到年产值百亿元,如今在轮胎模具、气门芯、海底采油设备、风电变速箱零件4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滨州民企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抛喷丸装备技术研发十余年,是国内最大的抛喷丸清理装备专业生产商。
“闯”的劲头,藏在这些首个、第一里。全世界每10根鱼竿里,差不多有3根来自威海光威集团。作为我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生产研发的民营企业,光威集团用20多年的创新之路,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替代,从世界钓具领军企业发展成为国产碳纤维行业隐形冠军。
“闯”的劲头,藏在“上天入海”的梦想里。2024年1月,商业航天民企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海阳附近海域升空,这枚火箭刷新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营商业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不仅志在九霄,也梦在深蓝。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深耕一棵小海藻,打破国外垄断提纯海藻酸盐并产业化,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航次首潜,完成300次下潜的背后,有着青岛海丽雅集团特种绳缆的助力。
根植在制造业细分领域中的山东民企,瞄准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数十年深耕,只为做到极致。
(三)
最新数据显示,山东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2659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7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3家,省瞪羚企业3028家、独角兽企业28家。简而言之,山东的优质中小企业群体在逐步壮大,蚂蚁成军,万马奔腾。
当下,科技竞争加剧,民营经济发展站在关键节点,面临机遇和挑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山东正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转型升级和加强政策落实,提升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成色,让“自己人”大胆前行,让“硬核”力量更“硬核”。
(大众新闻记者 王雅洁 策划 娄和军 经纬工作室出品)
责编:
审核:魏振彬
责编: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