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5新年伊始,青岛企业圈便传来好消息——首家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企业诞生。而这一“桂冠”的所属几乎毫无悬念——海尔。从海尔2024年营收构成来看,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家电业务仍然贡献了过半收入。
作为家电行业的创新标杆,海尔再一次证明了家电行业所具有的强大迭代进化能力。尽管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相比,家电很多时候仍被称为“传统产业”,但事实上今天的家电与“三大件”时代的家电早已不是同一“物种”。在可预见的未来,AI技术的加速成熟将为家电开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推动家电产业彻底改头换面。
青岛是中国家电“重镇”。家电产业之于青岛的意义,一如家电业务之于海尔的意义,是不论何时都不能动摇的基本盘和压舱石。也正因如此,青岛将智能家电产业作为三个要提质发展的优势产业之首,瞄准未来产业竞争焦点积极布局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细分赛道,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到2027年,青岛力争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
锚定“世界级”,塑造新曲线
在关于智能家电未来发展的规划中,“世界级”三个字无疑最能体现青岛的雄心。
家电是青岛制造业最大的优势所在。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青岛家电产业所具有的“总部经济”优势在全国城市中堪称独一无二。2023年数据显示,青岛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青岛是中国家电产业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之一。
海尔温湿氧磁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海信全球首创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实现了液晶显示从传统的黑白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的重大跨越……刚刚过去的2024年,青岛家电产业取得的“首创”“首发”创新成果便是产业创新能力的缩影。
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青岛早已一举拿下了国家在家电领域的两大“国字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从全国“顶尖”迈向全球“顶尖”是青岛的野心,也是青岛代表中国家电产业最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
当前,家电产业像汽车产业一样经历着自诞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青岛要冲击“世界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从1999年世界上第一台联网冰箱诞生,到大概十年前互联网电视风靡一时,再到后来智慧家庭概念大行其道,智能家电的故事似乎已经讲了很多年。但直到AI大模型发展起来,智能家电才真正看到了“奇点”时刻的曙光。
AI大模型的加速成熟有望令家电的智能化体验实现跨越式提升。行业观察者预测,AI将帮助家电打通设备自身的功能壁垒,以更加无感的方式融入未来的智慧生活场景中,不断颠覆用户对传统家电的认知。
过去一年,小米于武汉开工建设首座智能家电工厂,计划于2026年量产;华为宣布全屋智能品牌升级为鸿蒙智家,依托原生智能的鸿蒙系统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家电成为很多企业竞相布局的“香饽饽”,正是由于未来智能家电的诱人前景。
摩澜数智发布的《智能家电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为530.4亿美元,预计在2024-2029年预测期内该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17.4%。更重要的是,智能家电的产品边界将不断延展,孕育更多新的细分品类。某种意义上,智能家电将成就另一个“新兴产业”。
青岛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二者均不是家电传统赛道,就是顺应了当前智能家电产业的演进趋势。面对产业迭代和更为激烈的竞争,青岛提质升级智能家电产业的思路更加明晰——稳固既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物种”“新曲线”。
布局新场景,发力家庭服务机器人
随着智能家居、全屋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成为一种新的“家电”。
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早已不是新鲜物。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扫地机器人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7.5%。而AI技术的持续进步正推动更多更为“聪明”的家庭机器人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被视为最具颠覆性意义的智能终端之一——人形机器人,已经将触角伸向家庭。
挪威机器人初创公司1X科技推出家用双足人形机器人NEOBeta,可冲咖啡、叠衣服、递送物品,俨然一位“机器人管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推出家务机器人原型MobileALOHA,能完成做滑蛋虾仁、拉拉链、帮助人剃须等“高阶任务”;国内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开始配备机械臂,具备移开障碍物并清理、智能整理等功能……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到10年内,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系统以及末端泛化操作水平的进步,家用机器人有望普及。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其中,多家公司与家电企业产生联动。
青岛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已经初步布局。前不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和培育名单,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领衔打造的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二者的聚焦重点都是家庭服务机器人。
海尔智家联合乐聚机器人推出的夸父人形机器人正在学习炒菜。
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智家联合乐聚机器人推出国内首款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服务通用人形机器人——“夸父”(Kuavo),开始进入家庭,学做洗衣、浇花、插花、晾衣服等家务活。
根据规划,青岛将围绕家庭清洁、看护、陪伴、教育、烹饪等新兴智慧家庭场景需求,以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整机本体结构、运动控制算法等迭代优化,开展智慧家庭场景大模型调优训练和推理。
同时,瞄准家庭清洁、看护、陪伴、教育、烹饪等新兴市场需求,引进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推出一批通用和功能型创新产品,打造国内重要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聚焦新需求,做强可穿戴智能设备
今年1月,在有着全球“科技春晚”的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5)上,AI眼镜格外吸睛。从Rokid、雷鸟、INMO等AR厂商,到星纪魅族、雷神科技、大朋等跨界选手,再到Haliday、Vuzix等新创公司,这些企业都纷纷加大创新力度,在AI与AR结合、语音交互、翻译功能、佩戴舒适感等维度展开“较量”。
科技厂商不约而同将重心聚焦在日常佩戴的眼镜上,折射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日益迅猛发展。同几乎其他所有行业一样,AI推动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频创新时代。初创公司Humane开发了可别在衣服上的AI设备——AIPin,能连接到基于GPT-4开发的专有大模型,并通过投影方式完成交互;多家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等公司开始进军可穿戴领域,智能戒指、智能吊坠等各类加载AI功能的新型可穿戴产品陆续亮相……作为与人体距离最近,与日常生活融合最紧密的移动终端硬件,可穿戴设备正在部分场景取代手机、电脑等硬件,成为生活必需品。
近年来,青岛在虚拟现实等领域加力布局。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已集聚了大朋VR、歌尔等终端头部企业及歌尔微电子、歌尔光学等核心配套企业,龙头企业VR高端产品出货量占到了国内市场80%以上。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青岛获批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目前检测平台和中试平台已正式启用。综合检测平台共覆盖10个产品种类、50个指标项目,涵盖声学、天线、电磁兼容、光学、硬件、热研究、追踪定位等领域,中试平台可满足全球顶尖虚拟现实整机和关键零组件企业的试制需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中试验证平台。
未来,青岛将发挥虚拟现实研发制造基地优势,扩大VR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布局VR一体机、主机式分体VR、轻量化AR眼镜、高性能MR头显等交互式可穿戴整机产品。同时,面向大众消费热点,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赋能终端产品,大力发展AI眼镜、AI手表手环、AI耳机等人工智能可穿戴产品。聚焦跑步、骑行、健身等“健康经济”需求,发展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码表、运动相机等便携式可穿戴智能产品,不断丰富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
更具未来属性的产业版图已经绘就,青岛将全力突破家电产业传统天花板,向着“世界级”的目标加速迈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孙欣)
青岛日报2025年2月20日1版
责编:
审核:刘旋
责编: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