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
春节期间,德州夏津县“城管招呼商户到店外来摆摊”成了网络热点。该县推出“门前五包+外摆经营”柔性管理政策,既增添了节日氛围,又活跃了市场消费。超市老板韩月说,春节期间营业额较往年增加了50%。
砾沙藏世界,滴水见大海。韩老板的超市看似个例,实则是德州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目前德州在营企业17.6万户,去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万户,增幅居全省首位。营商环境是滋养市场主体成长的土壤,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道理显而易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今年德州“新春第一会”主题就是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这已经是德州连续4年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2024年德州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服务企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六个专项行动,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被评为进步最明显的地级市。
营商环境好,“洼地”效应就凸显,资金、项目、人才就汇聚。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聚。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德州市“致广大而尽精微”。今年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明确,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要素保障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助企帮扶机制,再次打出了改革创新组合拳,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再上台阶。
连年来,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德州打造的“营商环境高地”逐步突起,产生的“洼地效应”日渐凸显。去年德州市来自京津冀的新开工过亿元项目就有154个。引进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营商环境好,产业生态就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强。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像阳光雨露之于草木。营商环境良好,企业才会安心、舒心,发展才更有信心。企业有信心,才敢投资,后劲足,壮大快。壮大形成龙头企业,自然会带活相关产业链,隆起产业带。产业兴盛,当地经济发展便涌动着澎湃动力。
把企业感受放在第一位,德州“新春第一会”提出了“四度”,坚定了营商环境努力的方向。即让企业更有舒适度,让群众、创业者更有满意度,让人才更有认可度,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近几年德州市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等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目前省级产业集群达到了20个,去年新开工过亿元项目近30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位居全省前3位。
营商环境好,城市就有活力,高质量发展就有保障。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通过改革创新,不断解决企业成长的难点堵点,不断突破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这本身就是一个地方活力的表现。改革越有力度,营商环境就越优,城市活力就越足,经济发展越能增质提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德州明确了两项主要任务,一是放大政策红利,二是用好市场资源。这也正契合了优化营商环境的要义。用好上级政策,放大政策红利,让政策直达企业、直达项目;充分挖掘市场资源,最大限度用好这些市场资源。做好这两条,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就更加坚实。德州连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国数字城市百强,去年入选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2年翻番,目前达到1064家。
优化营商环境之重要,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营商环境是可感可知的,它的良莠直接体现为市场主体的感受。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四度”,定能让“洼地”效应凸显,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城市活力充沛。
(文/刘向阳)
责编:
审核:王乐双
责编: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