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在青岛胶州铺集镇的乡村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对老夫妻:年过古稀能编善演,20多年来,老两口不是在演出的路上,就是在家里一字一句、一板一眼的扣唱词、打磨剧本,给当地群众送去了无数欢声笑语。
1965年,原林春作为当时青岛首批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铺集公社沙河大队。1968年,18岁的臧义好成为铺集公社砖瓦厂的一名业务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臧义好、原林春于1970年走到了一起。
在参加劳动生产之余,原林春发挥自己能唱能跳的优势,组建起文艺宣传队给乡亲们表演节目。渐渐地,原林春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乡村搞好文艺宣传,赞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热爱文艺的原林春就在自家门口自编自演胶州茂腔和胶州秧歌,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文艺的乡亲们,村委和镇党委先后给她们购置了服装道具,十六个乡村妇女第一次走上大舞台。
臧义好十分支持妻子,闲暇时帮助她编剧本写台词,偶尔也参与演出。两人聘请专业指导老师,自己出资购买服装道具和乐器,并挨家挨户到爱好文艺的村民家里做工作。在他俩的共同努力下,原来只有20人的小秧歌队逐渐发展成有60多人参加的民间艺术团,并于1999年底正式成立铺集镇好春艺术团,不断参加镇上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
2003年,夫妇俩自掏腰包30余万元组建传统秧歌队。可人生无常,2004年原林春被诊断出直肠癌,2010年臧义好也被确诊为食道癌。夫妇二人没有放弃,一边治病一边继续自己的秧歌事业,参加公益演出。
几年后,病魔被他们夫妻二人的坚韧、乐观击退,二人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这也让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在有生之年把铺集的民间文化带动起来。
正当生活好转归于平静之时,灾难突然降临。2016年农历四月初十深夜,臧义好、原林春家中的老房子因线路老化引发火灾,9间南屋和演出装备付之一炬,望着烧毁的现场,老两口瘫坐在地上。经过镇政府、妇联、民政等部门及家人帮助,他们重新把房子修好、服装道具置办齐全,秧歌队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乡亲们面前。
2018年,臧义好、原林春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召,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带领团队每年义务为群众演出超过5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500小时。
近年来,他们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创作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如《孝老幸福食堂好》《家风家教代代传》等,深受观众喜爱,足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夫妻俩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臧义好表示,“我们的文艺演出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只是热爱,也是觉得自己身上有这种责任。这几年我们年纪也大了,但是只要我们还能动,就会一直跳下去、演下去,给乡里乡亲们带来欢乐”。
老两口除表演之余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逢中秋、重阳,他们还带领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敬老院及各村庄养老食堂开展帮工帮厨,定期帮扶铺上社区一户困难家庭,并组织团队积极为全镇27家困难家庭、10名留守儿童、3名孤寡老人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编辑 金芮宏 刘宪伟 设计 魏亦汝 统筹 刘宪伟)
责编:
审核:魏振彬
责编: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