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观客户端
“哪吒”连续创造影史纪录, “后哪吒时代”拥抱新挑战
混天绫搅动,风火轮神速
50亿元,100亿元,预估票房破150亿元,杀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名……从春节档至今,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势不可挡,为影坛演绎了什么是风火轮般神速、什么是混天绫式搅动。
随着“哪吒”系列电影话题不断发酵,对作品的剖析已经抵达制作细节层面,从角色造型、道具美学乃至片尾字幕都被热心影迷拿来逐一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尾出现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它们协力完成这部在技术上堪与好莱坞动画大片比肩的大制作。青岛童幻动漫有限公司、青岛红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出现在这一阵列中。作为制作方,两位“青岛选手”助力“哪吒”,为青岛动画揽获了荣誉。
春节档之后,《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海外放映市场,它带来的文化冲击还将持续激荡。在去年中国电影票房425.02亿元的大背景下,“哪吒”单片票房过百亿的意义不言而喻。面对迟早要到来的“后哪吒时代”,动画行业如何消化这一波“哪吒”冲击,值得行业深思。
青岛力量,助阵“哪吒”
数据显示,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作历程中,共同托举起这部大制作。“因为档期原因,我们进入《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环节比较晚,当时是2024年的4月,属于最后一批加入的特效团队。”青岛童幻动画负责人张英松介绍,“我们参与的是鹿童、鹤童大战的戏份,完成了水特效环节和部分解算镜头。水一直被认为是特效里面最难做的部分,东海龙王的大招‘海啸龙吟’是最难制作的,数据量极大,特效机器经常崩掉,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是我们2024年度最崩溃项目之一。”
“哪吒”的制作阵容集中了国内顶尖的动画技术公司,被业界总结为“万鳞甲式”创作——“万鳞甲”典故来自于《哪吒之魔童闹海》:龙族为了支持敖丙,集齐每条龙身上最硬的龙鳞制作成一件铠甲,堪称“全族的希望”。童幻动画之前曾参与《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等动画大制作,去年上映的动画大片《小倩》也有童幻动画的深度参与,技术实力雄厚。作为资深动画人,张英松对行业的理解更加理性、专业,“《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全国动画力量的大会战,而迪士尼、皮克斯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属于工业体系,他们更加完善,输出更加稳定,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但是,中国动画人更加团结是真的,更加努力是真的,我们的动画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岛红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也是动画特效领域的老字号,总经理张晓慧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主要参与的是‘哪吒’的三维特效部分。这部电影的特效量特别庞大,导演要求细节特别高,处理部分镜头时电脑软件开机就得2小时左右,有的镜头反复打磨几十遍,解算量巨大。这种大型动画电影项目确实是需要多家公司协作,各自发挥优势,不同公司在动画制作的不同环节有各自的专长,合作可以实现技术互补、技术整合,提升行业和作品的整体水平。”
在精良的制作之外,张英松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在于导演的叙事能力。“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好,是因为饺子导演的故事讲得很好,这是最最重要的。一部电影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电影剧本,这个才是电影最核心的灵魂。”张英松说,“饺子导演能沉住心气,默默耕耘5年,在各方面无死角做到极致,这才是整部电影好的原因,影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能分辨出来什么是佳作。”
票房提振,产业提升
坚守动画领域多年,张英松见证了行业发展的起起伏伏,“其实,这几年动画电影票房惨淡,电影资本一度不看好动画,‘哪吒’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强心剂,对重振行业信心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未来三年内,动画行业又将迎来新的机会。如同当年《大圣归来》一样,‘哪吒’让人们看到了动画人的价值,看到了中国动画人的坚持、坚强还有可爱!”
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也是饺子导演公开致谢的对象。饺子表示,如果没有“大圣”,就不会有“哪吒”。《大圣归来》的主要发行人如今仍然坚守在电影领域,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哪吒之魔童闹海》与10年前的《大圣归来》确实很像,“10年前,《大圣归来》跟《栀子花开》《小时代4》同一天档期,结果是‘大圣’横空出世。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跟春节档多部电影同一天上映,成为档期的最大赢家。真人电影近年来有很多弊病,让影迷在《哪吒之魔童闹海》身上产生了报复性消费。”这位发行人把“哪吒”的成功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的是春节档,这个档期容量非常大;‘地利’就是它的人气基础,5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留下了好口碑和高预期;‘人和’就是各个动画公司的技术合力、影迷的互相带动,让票房持续攀升。”
张英松对动画行业另一重信心来自于“动漫周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官方周边屡屡卖断货,“藕粉哪吒”“战斗敖丙”“捣蛋哪吒”等8款盲盒手办极为抢手,周边毛绒产品供不应求,“哪吒”“敖光”的二手手办已经卖到了千元价位。继《流浪地球2》之后,“哪吒”成为又一个现象级电影周边文创爆款。“动画电影有周边衍生品开发、二次变现等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电影不具备的。”张英松表示。
“后哪吒时代”,拥抱挑战
“哪吒”火了,动画行业会更难吗?
一位业内人士把“后哪吒时代”的局面总结为“‘30元钱吃牛排’难题”。“‘后哪吒时代’做动画越来越难,因为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大家这次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相当于‘花30元钱吃到了牛排’,下次端上了炒饭,大家肯定不乐意。因为电影票是一样的价格,一样的价钱,影迷品尝过了‘哪吒’,后续的动画电影压力巨大。想想看,‘哪吒’花了多少年心血、多少特效成本?它会促成动画产业的理念更迭,甚至淘汰一部分动画人。”
“后哪吒时代”的动画人如何走出“哪吒”的“笼罩”?动画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一部分动画人表示,需要选择全新的题材,跳出“西游”和“封神”两大题材库。“中国有着独有的动漫风格,我们没法做《变形金刚》的美式动漫,中国动画电影还是建立在传统认知上,所以《长安三万里》火了,《雄狮少年2》口碑不错,‘聊斋’也成为各个动画公司的焦点。像是追光动画要在2026年推出《三国第一部:争洛阳》,非常有勇气。”另一部分动画人以“国际化”为突破口,尝试将昂贵的特效部分放到亚洲其他国家,降低成本之余推动中国动漫在制作层面走向国际。
类似《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百亿级动画大片,会在2025年暑期档或者近期重现吗?动画学者马小褂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是动画质量做得好就能重现‘哪吒’的成功,要看当时的客观条件:是否迎合了当时大众的观影情绪?能否给影迷一个情感接口?同档期有没有特别重量级的对手?‘哪吒’的成功一方面是影片质量立得住,更多是大家需要这样一部影片、一部动画给市场信心,‘哪吒’承担了这个角色。”
2019年惊艳亮相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打造了一个丑萌风格的新哪吒,让业界联想起《怪兽电力公司》的大眼仔、梦工厂的“小黄人”。而《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血肉崩解成600块的新哪吒已经是一个怒发冲冠、英俊邪魅的少年,“哪吒”第三部显然要走一条新路,且让影迷拭目以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青岛日报2025年2月18日7版
责编:
审核:刘美显
责编: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