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
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深层次协同,聚力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协同发展能级,到2027年,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便捷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合作机制持续完善,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协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和协同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方案》提出21项具体措施,包括共建共享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
根据《方案》,山东将依托中科系科研优势,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科研究院,推进空天信息大学建设。积极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北京大学—万华化学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山东半岛、中关村、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合作。
鼓励省内企业与京津冀、长三角高校院所、优势人才团队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先进钢铁材料、数字航道与智能引导、高速磁悬浮、智能交通工程、高端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或建设重点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协作,加快建设济青科创智造廊带、齐鲁科创走廊,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共建研发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
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立足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全省重点产业布局。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突破,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发展规划。
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深度对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群,谋划落地一批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积极探索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路径模式。鼓励京津冀、长三角各类资本、机构采取委托管理、租借、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建园区。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进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支持枣庄市建好用好长三角产业促进中心,支持天衢新区建设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设立中关村朝阳园飞地园区,支持沂河新区、鲁西新区承接长三角优质产业资源转移。
探索推动数据标准规范互认、基础数据共享、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助推数据要素价值化,建成一批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网络平台,打造更多基础通用型和行业垂直型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中心和应用场景,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探索与长三角地区联合发布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
加快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等项目建设,推进一批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项目研究论证纳规建设,为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山东段)预留廊道空间,加快建设承南接北大通道。新增、加密至世界级机场群、省会及重点城市优势骨干航线,拓展济南、青岛机场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加快推进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强化与沿海港口合作互动,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此外,相关措施还有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开放平台载体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
(大众新闻编辑 武宗义 整理)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