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韩启龙 通讯员 任和 日照报道
近日,由济宁医学院药学院“精准把控——肿瘤靶向药物载体团队”研发的“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和温度双重响应的多肽超分子靶向药物载体”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2211008048.8)。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为癌症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技术:双重响应实现精准治疗
该专利技术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独特特性,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响应肿瘤乏氧微环境和温度变化的多肽超分子药物载体。肿瘤组织通常具有乏氧和温度升高的特点,而该载体通过乏氧响应基元和温度敏感基元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识别肿瘤部位,并在特定条件下触发药物释放,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精准靶向:载体能够自动感知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
2.智能释放:在肿瘤部位触发药物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3.生物相容性: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安全性高。
应用前景:推动肿瘤治疗领域革新
该专利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手段,还为多重智能响应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该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为癌症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专利技术的授权是我国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实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临床试验的推进,该载体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产业化,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研发团队:致力于医疗创新的先锋力量
本专利的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靶向治疗和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在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和肿瘤医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团队指导教师王军博士表示:“这项专利的授权是对我们多年研究成果的肯定。我们将继续推动这一技术的临床转化,力争早日造福患者。”
责编:韩鑫
审核:孙昊
责编: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