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报道
“我和老伴、儿媳明天都要值班,所以我们今晚提前吃年夜饭。”1月27日,在北京儿子的新房里,吕文池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准备团圆饭。按照山东老家的习俗,儿子去年刚搬新房,第一年春节要在新房过,所以今年吕文池全家在北京一起过年。
对于这个北漂家庭来说,2024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只有初中文凭的吕文池,北漂三十多年,出版了一本30多万字的书《见证旅途》;他的儿子作为北漂二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吕文池和他的书《见证旅途》
农民工干起了“律师”
“做过绿化工、保洁、木工,甚至还干了‘律师’的活。”回忆起自己33年的北漂生涯,吕文池感叹道。
1992年农历正月十三,吕文池告别母亲、爱人和只有3岁的儿子,只身一人背着一卷破被褥,花了1.8元从县城到德州市里,又花7.6元从德州到北京。
“来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绿化临时工,每天工资3.8元,这样干了三个月,我又和一位德州老乡一起做木工活,修沙发、修席梦思床,我有木工底子,那个时候木工还是香饽饽,收入比较稳定。”吕文池说。
1995年,吕文池将爱人接到北京,两个人一起北漂打工。2006年,儿子也来到北京,吕文池在物业公司做维修工作,爱人做保洁,儿子干汽修,一家人过着忙碌而平淡的生活。
年纪越来越大,62岁的吕文池不好找工作,目前在北京从事保洁工作。
“我是农民工,周围很多朋友也是农民工,大家时常会遇到劳动纠纷。于是,我买了几本相关的书籍自学,没想到还真干起来了。”吕文池说。
从2009年春天至2017年年底,吕文池业余从事“律师”职业,拿起法律武器为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维权,做起公民代理人。从立案、领取法律文书,走进法院法庭,坐在委托代理席前,与被告及被告聘请的律师展开唇枪舌剑的对质,打赢200多个官司,为当事人赢回血汗钱。
进大学做物业工作 被激励开始写作
2013年,吕文池应聘上一家物业公司,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从此,他的人生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方向。
“大学的氛围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良师益友。”吕文池说道。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法律老师李峰峰。“李老师饶有兴趣地听我讲我如何为农民工维权。他对我赞赏有加,对我鼓舞很大。”吕文池说道。
于是,吕文池将几年来自己经手的判决书、裁决书装订在一起,还起了一个名字《见证》。“送给李老师希望得到他的指导,没想到过了七八天,李老师却找到我谈写作之事。他鼓励我把做的案子出版成书,让更多的人知道。”吕文池说。
“只有初中文凭的我有点打怵,甚至有点懵,但是出书由此成了我的一个梦。”吕文池说道。
而在实际中,对于不会拼音、没有阅读基础、没有写作底子的吕文池来说,写文章难度很大。既然下定决心,他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写作上,阅读和写作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期间,几位老师不仅帮助他修改文字,还在精神上鼓励他坚持下去。
吕文池
“人贵有梦,无论过去的工作和教育背景,只要坚持下去,人的一生才有意义,祝你梦想成真。”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武老师得知身边的一位物业师傅在写书,专门写给吕文池的话,而这句话给了吕文池无法言表的力量和自信!
《见证旅途》出版 见证了33年的北漂生活
历时8年,2023年,吕文池完成了4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
吕文池所著的《见证旅途》。
2024年,当收到《见证旅途》的样书时,吕文池热泪夺眶而出。“做为一个农民,写作和出版都是门外汉,在出书的过程中还被骗了,当看到自己写的字变成铅字、装订成书,我终于圆梦了。”吕文池说。
《见证旅途》这本书收集了吕文池的150余篇文章,共计30余万字,主要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其中有讲述家乡的文章,带大家认识了他的村子、家乡的大集,还有舅妈、表妹、弭大哥等老家的亲人朋友。
书中还有30多年北漂生活中的故事和人,例如在北京租的第一个房子的房东王大娘,在这里度过了最难忘的11年4个月;初到北京结识的大哥崔文明,帮助他介绍木工活,也是第一个鼓励他多看书的人。
书中还记录了和几位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故事。在人大认识的第一位老师王老师,王老师嘱咐吕文池既然来到大学工作,就要抽时、挤时、多阅读、多学知识,将来会改变命运的;他的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收藏。
从29岁的青年,到62岁的暮年。对于未来,吕文池打算再干几年就结束北漂回山东老家安享晚年,而阅读和写作仍会坚持下去。吕文池看来,《见证旅途》是对他33年北漂生活的最好馈赠。“我的文化和见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在家里树立良好的家风,引导子孙们多阅读、多学习。”吕文池说。
责编:马洪震
审核:辛然
责编: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