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3日讯 9.4%,这是2024年山东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是山东精准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鲜明注脚。
事实上,今年的山东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是代表委员们谈及最多的高频词之一。无论是与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的内在动力创新,还是新质生产力聚焦的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这些丰富多样的“新”,正在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备受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感受到过去一年山东结合自身基础和条件,引导全省各地各领域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2024年,山东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撑起“半壁江山”,规模占比超过49%;关键软件产业规模跃居全国首位,浪潮海若、瀚海星云等大模型拔节生长。
面对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山东举全省之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阶段性的成就,成为山东逐“新”的底气。正因此,当“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计划中时,亦成为众望所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时不我待。其中,打通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梳理山东2025年工作重点,既有对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的谋划设计,也有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细致考量。
在“最初一公里”的谋划设计上,山东提出实施12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大模型、先进芯片、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水动力平台、深地观测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建设,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等。
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见效上,山东提出用好科技大市场和“山东好成果”发布机制,新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扩大“拨投贷”“先投后股”试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等。
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显然,山东谋深虑远,落子千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全面向“新”,一定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责编:
审核:魏振彬
责编: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