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春节将至,忆往日里的春节故事

2025

/ 01/2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手机查看

  乙巳蛇年春节将至,请看记者各具特色的春节故事——

  我们的春节故事

  我家年俗“新三样”

  经常有人说,“年味淡了”,而我的感受是,“年味变了”。就拿我家来说,以前的年味主要来自“老三样”——包饺子、放鞭炮、走亲戚,如今的“新三样”——下馆子、看电影、逛展览,带来了新的年味。

  我家在山东烟台,每年腊月的“忙年”,主要忙在准备年夜饭,提前半个月就要置办各类年货。除夕当天,备菜、炒菜、包饺子,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以前我们也想过“偷懒”:“干脆去饭店吃年夜饭吧。”但周边找不到除夕营业的饭店。这几年就不一样了,各大饭店“抢滩”年夜饭市场,我们家也赶潮流,体验下馆子吃年夜饭。少了些忙活,家人团坐闲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十几年前,我们搬过一次家,离亲戚远了,过年走亲戚就不那么方便了。可是大年初一窝在家里又无聊,于是,我们家较早开始了“观影过大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唐人街探案》《流浪地球》《第二十条》……一部部贺岁电影,构成我们合家欢的春节记忆。

  父母时常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传统习俗。”每逢春节,烟台不少文化馆、展览馆会推出民俗展览,于是我们家人合计着,去逛一下,“补补课”。胶东花饽饽习俗展、烟台街巷展、年画展等,欢快喜庆的氛围、琳琅满目的展品,让我们在学习民俗知识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年味。

  总之,新旧年俗,各有韵味。旧年俗沉淀为美好回忆,新年俗折射出生活变迁。(潘旭涛)

  年集记忆难忘怀

  这两年,在短视频平台上,山东大集很火。最初看到的时候还很惊讶,这么土的东西也能火?后来想到一句话,旅游就是从我待够的地方去别人待够的地方。类比之下,大集想必同样如此,大家从里面看到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不过,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大集可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生活必需品。儿时记忆中,最火的那个大集,是腊月二十八的年集。这一天,要把所有年货都买齐,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年集往往从凌晨天还不亮就开始了,我们从不同的村子,沿着不同的小路,浩浩荡荡奔向镇上。大集每五天一次,但年集“扩员”,其规模是日常的两三倍,走在路上就能看见摆摊的了。即便如此,依然人挤人、头碰头,挪步艰难。

  不到年集,不知过年有那么多东西要买。对联、猪肉、蔬菜、水果、坚果、饼干、糖果……就连新衣服都要在这一天买。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当众换上一件又一件新衣,兴奋得人都不冷了。

  不过,精打细算着买年货是大人们的事情,属于我的年集记忆,是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富有特色的叫卖声以及现磨香油、八角面、小笼包、鲜鱼摊混杂的气味。我记得自己只有半人高,在人群的夹缝中,闻着味道,看着人们砍价时嘴里哈出的白气,期待着春节的到来。

  总是这样,过年是从准备过年开始的。(刘少华)

  南方春节初体验

  2013年春节,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那年,我跟随父亲回到他儿时成长的地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一次感受南方的过年氛围。

  相较于北方,南方的年味里,似乎多了一份细腻与温婉。一踏入和县的土地,一股湿润中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门前不是贴着对联,就是挂着自制香肠。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二舅爷爷家,到家时,屋内炉火正旺,烧得铁壶嗤嗤作响,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正在年夜饭桌上“上演”:晶莹剔透的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香气四溢的腊味,是时间沉淀的美味……北方饭桌少不了饺子,而这里则盛行各式各样的糕点、汤圆,最令我难忘的是本地小吃“云带糕”,因色泽洁白如玉、形状细长如带而得名,我轻拿起一块放入口中,那细腻的糕体瞬间融化在舌尖,留下满口的香甜。

  除夕,我还首次体验了“守岁”习俗。没有过度的喧嚣,有的是别样的宁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聊着家常,看着窗外烟花绽放。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南方的“拜年”习俗。在北方,大年初一,孩子们会早早地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去拜年。而在和县,拜年更多了一份仪式感,人们会手持香烛,先到宗祠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随后再走亲访友,传递新年的祝福。

  细细品味,南北方过年风俗虽有差异,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刘乐艺)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