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德州:一招“北接南融” 逆转人才虹吸

2025

/ 01/14
来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编者按

  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为山东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当前,为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鼓足干劲、改革创新。

  为生动记录山东16市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挖掘经济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振发展预期信心,大众日报·大众新闻特别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大型行进式主题报道,派出16路记者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记录发展脉动,为你带来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最新报道。

  “毕业‘包’分配,还能到央企上班,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1月7日早上,20岁的陈佳豪8点半到达企业,换上洁净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佳豪是曲阜人,也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一开始是德州市为山东有研定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设立。去年7月,首批20多名学生毕业前来到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实习。

  在线切车间,陈佳豪认真操作着线切割机,半年来的实习生活让他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切片对于机器布线要求极高,零点几毫米误差就可能影响硅片的成品质量。”陈佳豪目前主要从事线切割及清洗的工序。“硅片是集成电路的材料,而集成电路是手机、电脑、平板、汽车等智能设备的大脑。”他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打算今年毕业后正式入职。

  2023年10月16日,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通线量产,这是有研集团产能整体搬迁至德州的标志性事件,如今可实现月产12万片12英寸抛光片。“未来,我想去更多车间尝试,像‘师傅’们一样掌握高精尖技术。”陈佳豪说。

  记者在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会议室采访合作专业的实习员工。

  公司单晶制造部部长秦瑞锋就是“师傅”之一,河北人,2016年硕士毕业后加入北京有研,2023年12英寸硅片通线量产前来到德州工作。

  让秦瑞锋记忆深刻的是他享受到了人才“破格权”。由于身份、社保缴纳都在北京央企,按照之前的政策,他无法享受德州人才补贴,但实际上作为总部派遣,他又确实在德州工作。德州市委人才办专门研究出台了人才政策“破格权”实施细则,不到一个月,他就办好了手续,每个月可以领取3500元生活补贴。

  “五年前,山东有研8英寸硅片项目考察选址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秦瑞锋介绍。目前,有研集团在德州先后落地了7个项目,德州也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量产能力的城市之一。

  记者在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展厅采访员工。

  不仅“一线产业”在“三线城市”落地扎根,近两年有研还带动先导科技、立讯精密两家中国500强企业在德州投资了半导体激光雷达、集成电路元器件封装测试等下游项目,德州集成电路产业从“起步”向“起势”加速发展,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北方重要增长极。

  有研落地是德州市“北接南融”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边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和资源富集地区对德州的人才虹吸效应不断增强。为破解这一难题,德州市启动实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推动人才工作由过去“争”和“抢”,主动向“接”和“融”转变。

  “我们公司也是‘北接南融’的直接获益者。” 金天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超说,“公司主要从事MEMS芯片研发,进驻德州‘驻京人才飞地’以来,德州给予我们很多支持,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到德州建厂的决心。”

  杨超口中的“驻京人才飞地”就是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4月,德州市成立了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驻京人才飞地”。“飞地”对面是清华大学,西边是北京大学,东边是中科院过程所,周边3公里内云集了2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以及众多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

  “经过在飞地一年多的孵化,目前我们已有4款国产自主可控的MEMS芯片上市。”杨超说,去年底已经在德州注册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3条MEMS生产线。

  “驻京人才飞地”成立一年多来,已经累计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40余场次,吸引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的64个项目进驻孵化,目前已有32个项目落户德州,总投资47亿元。为更好承接京津冀成果转移转化,德州市还在市内建设了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京德智造产业园等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载体,构建形成了“异地研发、德州转化”的产业接续链条。

  有研落地是德州市“北接南融”成果的一个缩影,德州市启动实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推动人才工作由过去“争”和“抢”,主动向“接”和“融”转变。

  如今,德州的人才虹吸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近3年,德州自主申报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45人,入选省泰山人才工程55人,新集聚大学生10万余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人,富有德州特色的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正在隆起。

  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表示,将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北接南融”行动,打造区域创新创业集聚地,更大力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优质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短评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要有高水平科技人才。德州推动人才工作由过去“争”和“抢”,主动向“接”和“融”转变,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问题。

  德州优化营商环境,引进有研等企业,即使身份、社保不在德州,也可以享受人才“破格权”;建立“驻京人才飞地”,推出“假日专家”“科技副总”等柔性用才模式。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育创新,也推动了本地人才的就业和成长,一些技能人才毕业就能到央企上班;推出“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等人才新政,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大众新闻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周学泽 通讯员 靳祖鹏 郭华春)

责编:

审核:刘美显

责编: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