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实施十大牵引性集成改革,“承诺制+标准地”改革让8万多亩“标准地”成为大项目、好项目有力的土地保障……即将过去的2024年,山东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列为明年聚焦用力的重点工作。如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争取更大成效,本报与省委财经办、有关单位、企业及专家学者深入沟通,解读明年工作的发力点。
与会同志认为,明年应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集成改革。“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发挥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骨干作用,必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战。”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表示。
山东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严监管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截至目前,省级层面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88.3%,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70%年度任务目标。1-11月份,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356亿元、同比增长3.3%,各项主要经营指标持续稳居全国前列。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科技创新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招鲜’看家本领。”满慎刚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实施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规模以上省属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用好山东国资科创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这样一组数字展现了今年的成效:2024年全省新增博士点中,80%以上为“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新增硕士点中,80%以上为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点;近三年新增本科专业点中,80%以上是社会急需紧缺专业。“3个80%”的变化将为山东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介绍,山东将用好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会商机制,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精准对接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急需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和区域产业双向赋能。
“尤其要建强用好高等教育共同体、山东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攻坚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支撑,为我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李明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营商环境。“一流”从哪里来?“一方面要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经营主体所需所盼,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改革攻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对照大会要求与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卢惠民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不规范、耗时长、成本高、垄断性强,是企业办事时常遇到的实际困难。面对企业诉求,滨州推出“中介超市”并不断创新完善运作体制机制。今年以来,“中介超市”已完成项目选取3677件,交易金额达1.4亿元。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不能脱离实际,要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找题、破题,塑造特色竞争优势。”卢惠民说,依托“中介超市”,他们将探索开展乡村振兴模块化服务,嵌入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农资集中采购等功能,持续提升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2月11日,在中泰证券的辅导、规范和项目申报支持下,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这家国家级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广大科创型企业而言,创新发展更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明年我省将深化金改试验区建设、金融对标提升行动,实施上市培育“十百千”计划、金融监管一体化工程,优化“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和民企金融直连服务机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落脚点在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表示,作为山东省属国有金融企业,中泰证券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点、薄弱点上。比如发挥投行直接融资“主力军”作用,通过新三板挂牌、IPO、定向增发等股权融资,发行科创债等债务融资,及并购重组等产业整合服务等方式,助力成熟型科创企业做优做强。
以开放促改革,明年的外贸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越是这样,就越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因势利导、危中寻机,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创新整车出口申报要素、报关出区方式和卡口验放流程,整车出口出区难、出区慢、程序多等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中国重汽等企业整车出口规模提升约15%。前不久,山东自贸试验区发布了包括整车出口贸易便利化改革等在内的新一批38项制度创新成果,后续将在各市复制推广。
作为全省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创新“领头雁”,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有221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各类创新成果数量在同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
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是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明确要求。“既然是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就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省商务厅制度创新处处长于琦说,今年我省出台《关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2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未来三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将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今年以来山东外贸进出口承压前行,前11个月,进出口3.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实现了量稳质增。透过上扬的曲线,山东社科院研究员顾春太看到了坚持“向新”发力成为山东外贸的新特点。
“‘向新’主要表现为新主体、新市场、新供应链条。”顾春太说,从市场构成看,得益于“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等“走出去”措施,山东贸易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从供应链条看,聚焦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协力拓展供应链及中间产品贸易,山东国际经济合作韧性在加强。从市场主体看,前11个月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总体比重近3/4,山东经济的主体构成更加坚实。“着眼明年,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山东外贸应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坚持让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巩固已有基本盘,另一方面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坚持产业向新,发展提质,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引领型产品出口,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他说。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孙源泽 王凯 王新蕾 参与采写)
责编:
审核:王云峰
责编: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