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陈俞印 济南报道
2024年6月28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山东省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以及腾讯新闻,共同发起“家书里的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百万网友家书征集活动。半年来,先后征集到1600余封家书。这些珍贵的民间家书来自北京、上海、山东、辽宁、陕西、浙江、台湾等全国多个省市,地跨万里,时间跨度近百年。这些家书中,有的写下了战士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前留给家人的誓言,有的记录了石油工人见证“中国标准”获得世界认可的欣喜,还有的来自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援藏干部、护林员等各行各业的人,点点滴滴,事无巨细,都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故事——那是千千万万个“家”与“国”的骨肉深情,那是一首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愈发幸福的赞歌!
家书里的“家”
“丹,你好。今天是九八年的最后一天了,祝福全家人新的一年新光景……”
“自泉: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并得知你已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望你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很好的学文化……”
“茂菊孙女:您的来信及相片在本月收到,看到你的照片比以前胖壮了,比以前坦然了一些……”
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亲人将思念诉诸纸笔。一封封时光深处的家书,蕴含了人世间最真实、最感人、最纯朴的牵挂。
2024年6月,在陆舒之北京的家中,他给记者读起了当年写给孩子们的信。
在征集到的数千封家书中,枣庄煤矿工人陆舒之的家书,让我们看到了浓浓的父爱。在上世纪50年代,陆舒之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坚持供三个女儿到县城读高中、到北京读大学。几十年间,这位父亲给子女们写过上千封家书,大事小情,一一细心回应。孩子们人生中所有的重要时刻,他虽不一定在身边,但他的信从未缺席。
在没有相机、短视频的年代,家书就是那个年代的“vlog”,一笔一划,生动记录,多年后回首再看,一切犹在眼前。
“我们在工地相互问候,happy new year!今晚要看晚会,还有小游戏,持续到午夜——跨入1999年!”1998年12月31日,正在科威特工作的石油工人王清给妻子写信,信中生动记录了迎接新年的难忘时刻。
1999年元旦,王清在写给爱人的信中详细记录了当天的庆祝活动和喜悦心情。
前人示范,后人行之。家书也常常成为家风传承的最好的纽带。
辽宁省盘锦市的韩秀增珍藏了自己家族四代人的300多封家书。这些信多写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记录了韩秀增的父亲、姑父、叔父、姐妹以及三个孩子之间的生活轨迹。在这些家书中,孝顺、尽责、团结……是整个家族传承、延续了上百年的优良家风。
韩秀增一家人合影。
淄博退休干部滕茂菊,在她还年幼时,父亲便因病离世。从那时起,滕茂菊便成了在外地工作的祖父滕庠东最大的牵挂。从上学、工作,一直到成家,祖父的信一直伴随着滕茂菊,始终鼓励着她。直到晚年,滕庠东仍时时写信鼓励子孙后辈,要刻苦勤奋,多学知识。这些家书成为了滕茂菊他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家书里的“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书记录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重要时刻。在征集的家书中,对于推广扫盲班、票证经济、农转非政策、恢复高考、举办亚运会等等,都能找到生动的记录。
“街道上组织扫盲班,咱娘就和咱几个院的妇女报了名,每晚上夜校。回家以后,她就在小石板上写字,一笔一画非常认真……”
“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农转非’工作已经开始,符合‘农转非’条件的春节前全部办完。我们家中的六口人都符合条件……”
“2009年1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军女兵方队正式成立,方队编制队员450名,正式队员378名……”
翻阅一封封家书,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或许从未被记录在书本上,却远比书本史料更鲜活、更动人。
同样是通过家书,我们看到,这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在我们征集的家书中,还有很多来自山东的珍贵的红色家书。
尚孝良入朝作战前留下的家书。
“孩子们,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祖国的召唤一刻也等不得。来不及与你们告别,战争胜利之时就是我们一家团圆之日……”1950年10月,山东人尚孝良即将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出发前他给家人写下了这封信。这封家书,他的女儿尚金花一直保存至今。
“好男子为国出力,现在国家危亡,匹夫有责者是光荣的,我想家人是知道的……”这是烈士王志发牺牲前发出的最后一封家书,寄信地址正是他最后牺牲的鲁西地区。这封家书详细记录了他从参加长征、参加抗战的经历,直至为国牺牲,他始终怀抱壮志,为救国救民拼尽全力。
身躯虽已化为泥土,但这份精神永不消亡,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祖国也越来越强大。所以,在一封封穿越时空的家书里,我们可以看见“今年的麦秋比去年好得多”的丰收喜悦,可以看见老兵王俊光“三次参加国庆阅兵,眼见受阅规模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国防力量越来越强”的喜悦,可以看见石油工人王清“在海外工作那些年,亲眼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外项目开始以中国技术为标准”的自豪!
何以纪念,唯有亲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1600余封家书当中,有时代的烙印、成长的足迹,有千千万万个家庭与祖国母亲同频共振的呼吸。一封封家书,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发展的奇迹;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见证,继续记录!
责编:刘美显
审核:王静
责编: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