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突破2024·山东改革创新者说④丨一阵海风“吹”来的能源C位

2024

/ 12/25
来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作者:

陶相银

手机查看

  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改革创新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主题主线。今年以来,山东聚焦重点领域、突出关键环节,探索创新、狠抓落实,展现出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本报推出“突破2024——山东改革创新者说”全媒体联动报道,省市党报记者深入企业车间、生产一线,通过人物亲历、记者观察讲述改革创新故事。敬请关注

  当风拂过黄海之滨的乳山南海域,一排排“大风车”在碧波之上悠然旋舞,它们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再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陆岸……这便是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U场址项目”)。今年10月26日,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实现年发电量41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138万吨,减少灰渣、一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约382万吨。

  “塔筒直径7.5米、机舱高度130米、叶片长113米。每个叶片转一圈划过的面积,等于5.8个标准足球场;在满发状态下,一台风机的叶轮转动一圈就能发17度电,基本满足一户家庭两天的用电需求,转动一小时就能发电8500度。”电投(青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钮锋介绍。

  把一件件庞然大物运抵海中,再拼装成“巨无霸”,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经验丰富的我们来说,倒也不难,如果天气适宜,四五天就可完成一台风电机组的安装。”钮锋说,U场址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50万千瓦,其中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发展投资建设的U1场址90万千瓦,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U2场址60万千瓦,共安装177台海上风电机组,“去年2月14日开工,今年10月26日就全容量并网,可谓速度与质量兼具,为山东海上风电开发打造了新样板、新标杆。”

  “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在整个山东半岛南U1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中,创新应用了多项海上风电领域创新技术,大大节省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工期。”钮锋说,“100万千瓦模块化预装式升压站是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模块化升压站;适合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的66千伏集电系统不仅降本增效,更是能大大节约用海面积;安全无害的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开辟了风电行业消防新领域。这些新技术将对今后的大规模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位于乳山市海阳所镇小泓村的乳山场站陆上集控中心,是整个U场址海上风电集群的“智慧大脑”。主控室的大屏上,一排排风车形状的图标并列呈现,每个图标旁配有不停波动的相应数据。“一个风车图标就代表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不断波动的数据是实时风速、实时功率等。”国家电投山东能源海上风电公司乳山场站站长李士栋说,陆上集控中心实时远程监控着海上风电机组、海上升压站,并管理调度风场运行,风电机组、升压站、连接海缆等相关设施运行状态数据也会实时传送到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科技含量满满的不只有陆上集控中心,与其遥遥相望的海上升压站,是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模块化升压站。“我们采用模块化预装式设计制造了这个100万千瓦升压站,不仅缩短工期70天,还节省了20%的造价。”钮锋说。

  海上风电集群在海中矗立,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岸边同步崛起。

  “在我们的牵引下,U场址项目落地的同时,与我们相关联的明阳智能、远景能源、海力科技、中天海缆等一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乳山。”钮锋介绍,“项目建设使用的主机、塔筒、海缆等主要设备均来自乳山,本地配套率超过50%,省内配套率则达到80%。”

  U场址项目全容量投运,也使得我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历史性首次超过煤电,在电力战略转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我们公司在威海及乳山海域有长远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钮锋介绍,深远海的可开发范围更广,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风频更优质,深远海也成为海上风电长远发展的增长点和着眼点,“下一步,我们将在乳山南海域建设规模更大的深远海风电项目。”

  (大众新闻记者 陶相银 威海日报记者 匙亮 孙大伟)

  今年是山东先行先试,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的第一年,也是山东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这一年里,山东先后实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和超过煤电装机两件“大事”。一年来,从政策会议推动、产业技术落地到日常运维调度,我见证了山东能源发展背后的多方努力,和更加澎湃的“绿能”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带来的新发展、新机遇。

  面向海洋,逐风揽电。今年10月,我在乳山市南侧海域见证了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在山东全容量并网。庞大的海上风机群在海风拂动下缓缓转动,送出一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的能源“绿道”。随着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山东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4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

  一批批能源重大项目的安全高效推进,有力推动着全省能源转型发展的进程。这既得益于山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也离不开前瞻性的谋篇布局。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前10个月,威海、淄博等8市投资完成率超90%。

  伴随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落地生根,“绿电”资源开发在各地展开藤蔓,我省新能源产业加速起势。在枣庄,一个链条完备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百年煤城”走向“新能源电池名城”,以新旧动能转换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因地制宜,近悦远来。我省在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规划的三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在烟台、威海打造的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在泰安打造的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等,都逐渐成为优质能源产业良栖地,加速资源整合为全省能源转型蓄势赋能。今年,我省印发的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提出,随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5年全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今年我省实现了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的突破,成功应对了迎峰度夏期间全网最高用电负荷38天破亿、四次刷新历史纪录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得益于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电网输送通道的安全可靠。山东拥有国内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省级电网,随着12月“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全面贯通,我省接纳外电和电力输送能力再上“新台阶”,能源供应韧性更足。

  一年来,我看到了一个个能源项目落地串联起的壮阔图景,感受着一项项能源创新突破带来的巨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的效益在地方积蓄、在产业加速、在基层惠民。站在全省能源发展的“黄金期”,我从山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进程中深受鼓舞,2025年,我会更坚定地讲好能源故事。

  (大众新闻记者 刘童)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