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
优化通关环境,降低运输成本
青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两位数增长
稳进新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12月2日,在青岛大港7号码头,“海洋天辰”号轮装卸作业热火朝天,经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现场监管后,331辆“豪沃”牌重型卡车被依次吊至船舱,近日将发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埃塞俄比亚,用以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障此次出口各环节高效衔接,青岛大港海关提前一周时间,协调码头为“海洋天辰”号配置优质服务资源并优化作业区域设置,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做好“提前申报”,确保企业享受通关红利。
在青岛大港码头,海关关员监管出口卡车。孔令强 摄
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青岛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789.7亿元,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的50.2%,其中,出口增长10.7%,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商品车是青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结合青岛市外贸发展特点,青岛大港海关统筹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措施,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关企协调员”等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企业调研、政策宣讲和业务帮扶,帮助企业更全面了解目的国相关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商品车出口疑难问题,并加大AEO企业培育力度,助力企业有效建立市场优势。据统计,前11个月,青岛大港口岸共出口商品车6.24万辆,同比增长39.29%。
当下时节,大闸蟹膏满黄肥,成为迪拜市场的“限定食材”。近日,400余公斤的鲜活中华绒螯蟹经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关员查验结束后,通过空运“飞”向迪拜消费者的餐桌。舌尖上的“一带一路”,是文明最有滋味的共享与共赢。
由于生鲜货物易损易坏的特性,以及国际市场的品质标准,大闸蟹的出口对于时效性有很高要求。“今年的大闸蟹订单大幅度增长,我们的出口量达到新高,对于储存运输的要求也更高。”青岛海程邦达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栾佳介绍,“大闸蟹在产地装车,通过陆运到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关完成次日就能够抵达目的地的生鲜市场。”
为保障生鲜产品的新鲜出口,青岛胶东机场海关针对其“鲜、活、急”的特点,充分发挥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作用,对纳入适用范围的农食产品实行优先查检和“5+2”预约查检等快速查检模式。同时推出“7×24”小时预约通关,切实做到“优先检测、快检快放”。
“今年以来,公司承运的出口大闸蟹累计达到88.9吨,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7倍。”东方航空公司操作部经理张增伟说,“在青岛空港,我们承运的大闸蟹通关时效得以保障,成活率很高,为进一步拓宽生鲜业务增强了信心。”
随着多条途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运航线恢复与开通,“国内—青岛—国际”的多式联运模式吸引了更多货源来青中转,通过“空空联运”货运通道,能够加速货物周转、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青岛胶东机场海关物流监管科科长桑振华介绍,“针对不同生鲜产品的特殊性,我们根据不同类别产品提供个性化监管服务,‘一对一’设置监管方案和操作流程,方便产品快速通关。”
商品车和大闸蟹的出口火热,折射出青岛全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海关处在对外开放的第一线,同时也处于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青岛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沈扬表示,青岛海关将紧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助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着力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不断激发联通“一带一路”的新动能。海向链接“海上丝绸之路”,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建设内陆港,创新海铁、海空等多式联运监管模式,构建陆海联动“新格局”。陆向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沿黄流域“11+1”关际协作机制牵头作用,落实海关新一轮15项支持措施,畅通沿黄物流大通道;持续优化监管措施,促进中欧班列提质扩量,积极培育过境、电商、冷链等特色班列品牌,助推中欧班列跑出“新速度”。与此同时,青岛海关还将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坚持改革创新,在优化通关环境、构建海关监管服务新模式、深化海关国际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新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强大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