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对话县委书记”融媒访谈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刘洪昌对话济南长清区委书记肖辉、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探寻近郊城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刘洪昌:肖书记、董教授下午好。“长城之长,济水之清”,作为千年古邑长清,南倚泰山,西临黄河,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和很多特大城市的近郊城区一样,长清也面临着融入中心不够、发展定位不清、产业能级不强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面对这种发展形势,请问一下肖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长清当前的发展思路?
肖辉:正如刘总编所讲,近几年长清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发展不快、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长清辖区面积1209平方公里,地形特点是“七山两滩一平原”,两面依山、一面邻水,与周边区域形成了空间上的天然割裂,这也造成了我们主观上思想不够解放、相对保守,特别是与主城区没有高度融合。
另一方面,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定位不够精准,没有实现集聚发展。比如,装备制造、压力容器等传统产业虽然企业数量不少,但缺少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且产品大都处于产业链末端,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导致产业竞争力弱,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还有我们的建筑业,也是传统产业之一,136家有资质建筑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95.6%,受近年来房地产形势变化影响,竞争力弱、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也给我们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矛盾和困难。
但辩证地看,如果我们扬长避短,问题也可以变成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在发展空间方面,虽然山区面积占比较高,但是我们文旅资源好、生态环境好,没有重工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是济南市唯一的国家级和省级两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适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在区域位置方面,轨道交通1号线与济南西站相连,济郑高铁在长清设站,还有高校云集的科研优势,可以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
基于此,我们重新审视发展环境,立足本地区特色资源禀赋,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在2022年提出了强力推进智能制造、医养康养等“七区联动”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去年我们进一步进行产业聚焦,优化确定了以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网络视听、文旅康养为“特色产业”的“2+2”产业体系,围绕新赛道、新产业,着力做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两篇文章”。
客观地讲,我们现在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上升期,同时也是产业转型的阵痛期,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措施更加具体了,信心更加足了。
特别是通过这几年的持续发力,我们的建筑业GDP占比已由2022年23.3%下降至目前的19.2%,我们的工业GDP占比已由2022年21.9%提高至目前的24.9%,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23年GDP突破400亿元。
在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5%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去年增长99.9%,今年又实现了高速增长,实现了156.4%,可以说连续这两年保持了成倍的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力度,不断用工业增长消化和弥补建筑业带来的影响。
刘洪昌:刚才书记提到,围绕着新赛道、新产业做好文章。在您看来,适合长清的新赛道、新产业有哪些?目前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肖辉:我们在“新赛道”方面,主要聚焦区内装备制造、压力容器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
像我们的中油济柴,在发展内燃机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主动创新求变,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实施“两机两新”新能源项目,研发了大型储能柜、充电桩、智能加油机等新能源产品,近两年企业产值平均增幅保持在40%左右。明年,中油济柴还将与新能源头部企业合作,预计新增产值达30亿元。
还有我们的巨能液压,在保持锻压机、铸造机等拳头产品优势基础上,主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盘活厂区内闲置十几年的土地进行增资扩产,规划建设了数控设备、专用车、氢能源车、钛镁型材等项目,引进20余家研发企业,同时,还与山东大学、齐鲁工大、北理工、山东交通学院等四所院校共建产业研究院,实现了研发共享、订单共享、设备共享、生产共享、市场共享,预计产值增长10倍以上,达到20多亿元。
同时,围绕做强新能源产业,我们成功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今年大年初二正式开工,年底前专用车项目进行试生产,真正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百亿元。
在“新产业”方面,我们利用长清“山好水好”的生态优势以及大学城高校人才聚集优势,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网络视听等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在创新谷重点打造了1500余亩的医药产业园、583亩的医疗器械产业园,146亩的鲁澳大健康产业园,聚力培育高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目前,126亩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细胞与基因药谷项目正在加快建设,4个单体1.2万平方米GMP厂房年底交付使用,已洽谈引进14个优质项目;医疗器械产业园5个项目已签约落地,多孔腹腔镜、超声骨刀、血管介入机器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网络视听产业方面,主要依托西城软件园和智算中心,重点聚焦微短剧、VR电影等业态,力争打造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网络视听产业集群,同时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大学生就业。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网络视听企业350余家,其中包括师创云服务、山东未来云计算等核心企业30多家。
刘洪昌: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时,特别强调一个词就是“因地制宜”。董教授,您怎么评价长清区在发力新赛道、新产业方面,尤其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做法?
董彦岭:从刚才书记介绍来看,对于长清的发展,做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索,最终就落实到一个“新”。
当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也突出了一个“新老并济”,新质生产力新的元素比较重要,长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高校的合作,去做大量的科技研发的工作,在许多新的产业上也实现了突破。对传统产业没有简单地去抛弃,而是让老树发新芽,从政府的层面提供比较好的氛围和支持,来促进他们这种转型。
如果有个建议的话,咱们跟高校的合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要立足于深层次的资源赋能,形成一个区域和高校的双向奔赴。
刘洪昌:刚才肖书记谈到,长清是“七山两滩一平原”,发展空间有限,甚至趋于饱和。那么长清如何破解发展空间的制约?
肖辉:这是我们长清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工业更新”和“挖潜盘活”向存量要空间,才能满足下一步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加大了对区内闲置载体、园区和项目的盘活力度。比如,我们对闲置3年的农批市场项目进行了重新包装策划,打造了总投资111.71亿元的山东济清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为一级批发市场,建成后将是山东省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在今年的8月20号,水果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已经正式运营,150余家头部企业入驻,日均成交量约1000吨,后续果品二期、蔬菜区、干果区、冷鲜区等在加快建设。
今年我们还创新实施了“原地起飞”行动,在开发区梳理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3000余亩,争取“一园一策”进行精准招商盘活。
近期,我们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把全区停滞项目、烂尾项目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研究处置,在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统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洪昌:俗话说“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们听到群众反映,长清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想请肖书记谈一谈,在这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肖辉:思路定了,方向定了,最关键的是要靠人来干。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开展 “作风效能大提升、项目建设大提速”等活动,积极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在干部作风方面,我们制定了《长清区干部选拔任用十项原则》,出台《政商交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等制度措施,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在体制机制方面,围绕生物医药、网络视听等产业的培育,我们组建了由区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并从发改、工信、投促等部门抽调年富力强、懂专业的同志组建服务工作组,入驻园区和企业。
在项目服务方面,我们不断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区135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区级领导一包到底。去年,石热入济项目在所涉区县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32天清表206户540亩土地。今年,5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序时进度32.6个百分点,这些都为长清下一步的保增长、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服务配套方面,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省中医大学城院区已经正式运营,与山东师范大学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带动我们的医疗和教育水平实现大的提升。
同时,商服配套设施也在加速完善中,今天我们所在的园博园水之门未来之城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铂尔曼酒店”已经签约入驻,这也是长清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我们配套服务的短板也将得到进一步补齐。
刘洪昌:董教授,对刚才肖书记谈到的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举措,您有什么评论,有什么好的建议?
董彦岭:刚才刘总编也谈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讲,营商环境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当然营商环境的打造,也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制度建设,再一个就是作风建设。长清出台的两项干部提拔任用原则,还有政商交往里边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我觉得这个规定特别好。通过出台这样的制度,相当于把营商环境压实。
如果讲到一点建议的话,我觉得未来政府和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时时刻刻地去倾听民营企业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不断地针对性地去优化营商环境,满足他们的需求。
刘洪昌:感谢肖书记和董教授的精彩交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我们期待长清区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中,蹚出更多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记者:杨学莹 姜斌
剪辑:王雅雯
摄像:王雅雯 王琛 谢巨洋 荆新年
统筹:申红 马玉峰
大众新闻客户端出品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