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
日前,在国务院批复的国土规划中,山东收获两个“中心城市”。
11月1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批复明确,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1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批复明确,《规划》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土规划一锤定音,山东收获两个“中心城市”,确定济南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确定青岛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对济南和青岛两座重要城市在省内和区域内的功能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这是山东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济南市 来源:新华社
两个“中心城市”的定位,照应了国家关于山东省国土规划的定位。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成为山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其中明确:“山东省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要求“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核心功能,加强省会、胶东、鲁南地区协调发展,培育高水平创新空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两个“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和山东国土规划要求相衔接。今年1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以济南、青岛为省域双中心,以烟台、临沂等大城市为区域副中心,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群结构。2023年10月,省政府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界定青岛都市圈范围;2024年3月,山东省政府又公布《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
两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十分准确地照顾到济南和青岛的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
确定济南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因为济南最大的特点是和黄河相伴相生。黄河从济南经过,济南是地处黄河下游的城市。济南政治文化地位重要,是山东省的省会。近几年,济南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2023年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37.8万辆、居全国前10位,累计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等300余家。起步区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举全市之力建设。2023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分别增长101%、201%、227%,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2023年10月12日在山东省东营市拍摄的黄河水和海水交界的场景(无人机照片)。 来源:新华社
济南是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带动力量。新确定的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全域,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区、东阿县,邹平市,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10万人。黄河从济南都市圈穿过,对这些城市具有灌溉、饮用之利,“黄河”是济南和济南都市圈的母亲河,也是最鲜明的印记。
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一体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黄河串起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诸省区,从生态、水利等方面说,流经省区是利益共同体,只有上下同心,才能保护好发展利益。与此同时,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流经城市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产业和城市发展,也各有特色。济南市和郑州和西安等城市,具有以黄河为纽带加强合作的天然需求。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离海最近的中心城市,在黄河流域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山东半岛、西通中原经济区,是“一带一路”及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承东启西、衔南接北,是陆海通道衔接的重要节点,具备引领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济南和省会经济圈理应在“黄河大合唱”中站在高位,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贡献重要力量。
确定青岛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明确为“现代海洋城市”,是因为“大海”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青岛是黄海明珠,是山东沿海最富国际气质的港口城市,地位特殊而重要。
青岛市 来源:新华网
青岛是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带动力量。在胶东半岛,青岛是中心。新确定的青岛都市圈范围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共涉及4市16县(市、区),面积2.15万平方公里。这些区域,都和“大海”朝夕相伴,吸收着海洋的气息,
青岛也是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领头羊”。在山东,青岛是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山东的最大优势是海洋,最大的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青岛则是全省海洋经济的引擎。10月23日下午,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要求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11月13日,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数据显示,近5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长8.5%以上。202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81.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2.9%,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30.5%,稳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海洋生产总值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
青岛的海洋优势,具有全国意义。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中国的黄金经济带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青岛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也是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青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连接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
青岛的海洋优势,也具有全球意义。青岛具有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港是中国通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重要港口,也是日本、韩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门户。
从上面分析来看,确定济南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青岛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照顾到两座城市的区位特点,是十分准确的两个定位。
同时,在国土规划中,济南和青岛同时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对两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确认。从否定“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龙山文化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文脉源远流长。青岛则在近现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蔡元培所说,“青岛水陆交通,均极便利,山海林泉,处处接近自然,而工商发达、物产丰富……”
在国土规划中,对济南和青岛的交通定位略有差别。济南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对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的定位的重新确认。这种枢纽功能的定位,也是和“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协调的。
国土规划中济南和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确定,意味着山东半岛城市群“一群两心三圈”规划中的“两心”,有了新的阐释和表达,这既是对过去发展的肯定,也为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将对两座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责编:
审核:石慧
责编: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