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编者按: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70年·为人民”系列报道,聚焦70年间山东人大在立法工作、监督职能、重大决策以及代表活动等方面的杰出实践亮点,记录山东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山东的生动实践。
海报新闻记者 姜洋 张大卫 仇晶 临沂报道
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韩家村,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者,她的名字叫郑西芳。她曾是临沭县韩家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长,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通过辛勤劳动当选了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民国时期有以妇女下地为耻的习俗,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种观念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可那时的郑西芳就认为妇女劳动光荣,她一直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在生产一线带领乡亲们辛勤耕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是鼓舞带动了更多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劳动。“妇女也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在郑西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由于其突出贡献,她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县人民政府奖励给她一头大青牛。
后来,郑西芳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母亲四次参加县人民代表大会,每次都是步行前往。”郑西芳的儿子李玉山回忆道,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从青云镇到县城的距离至少有二十公里,“不管什么时候接到开会的通知,母亲都是说走就走,常常是一大早出发,直到深夜才能返回家中。”
1954年,郑西芳踏上了前往省城济南的路途,参加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那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共有583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计。对于郑西芳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盛会,更是她为家乡发声、履行职责的重要时刻。
“那时候,我得先步行到县城,再坐汽车去济南。”郑西芳回忆道。即便如此艰难,她依然带着自己年幼的女儿参加了会议。到了会场后,工作人员帮忙照顾孩子,让郑西芳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会议中。从田间地头走到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郑西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通过辛勤劳动,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更体现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如今,虽然早已无法亲自下地干活,但郑西芳依旧怀念着那段充满汗水与希望的日子。每当有人问起当年奋斗的日子,她依然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那份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回去干农活呢!”说这话时,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
责编:宋玉
审核:郑义风
责编:郑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