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编者按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释放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掀开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本报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当好排头兵·领导干部访谈”专栏,聚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主题,邀请市、县(市、区)领导干部谈认识、讲措施、说打算,展现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创新实践、落实举措。敬请关注。
济南市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槐荫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上勇争先,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为此,槐荫区将围绕培育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沃土,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槐荫区坐拥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点之一的济南西站和省市区三级共建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肩负着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重要使命,是展示山东形象、省会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槐荫区认真落实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等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做大“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跨域通办辐射半径,目前已实现省会经济圈、京沪高铁沿线、黄河流域的130多个区县“跨域通办”,涉及800多项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在全省首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宜商服务系统,出台“宜商槐荫十八条”,全要素打造“宜商槐荫”品牌,全面构建“近悦远来、活力充沛”的发展环境。
为深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领域改革,槐荫区研究出台了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细则,完善项目供地、手续审批、项目开工、入库纳统“四个并联”审批联动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全力为项目谋划建设保驾护航。
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槐荫区联动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西客站片区,规划建设济南西站枢纽经济集聚区,培育“京沪系”楼宇和特色产业园,释放枢纽经济虹吸效应。
下一步,槐荫区将认真落实省、市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各项部署,勇立潮头、永不满足,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槐荫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努力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作出应有贡献。
(大众日报记者 杨学莹 孙业文 整理)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