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山东首次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及亲友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项目
特校“毕业”后,他们如何融入社会
汽车转高铁,辗转6个小时后,7月1日下午4点,59岁的张小力和19岁的儿子张一从夏津回到青岛的家。17年前,张一被确诊为三级智力残疾后,张小力带着儿子去过许多地方求医问诊。
6月21日至30日,德州市鲁北特殊教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鲁北特教中专”)迎来了全省各地的多位智力残疾人。在亲友的陪伴下,他们一同参加了山东省2024年成年智力残疾人及亲友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项目。这也是山东首次开展这一项目。
“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分享康复经验,接受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和家庭康复能力的一种康复服务形式。”省残联康复部部长郭辉说,不少智力残疾人从特教学校、康复机构“毕业”后,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希望通过该项目探索出一条路子,帮助他们清除障碍,实现生活自立。
“智力有障情无障”
6月27日上午10点,鲁北特教中专职教楼一楼的面点室,6组学员正在学习包月牙饺。和面、揉面团、擀皮、放馅、捏褶,教师李甜甜、霍桂风、张爱红手把手带着学员练习,身边的亲友不时帮上一把。
“来!儿子,举着你包的饺子,爸爸给你拍张照,发给妈妈。”在李甜甜的帮助下,张一成功包出一个漂亮的饺子。张小力开心地掏出手机,给儿子拍照留念。他充满喜悦的声音,“点亮”了原本静悄悄的教室。交谈声陆陆续续响起,教室慢慢热闹起来。
“张叔叔的乐观热情,感染了其他成年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们。”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项目负责人陈俊亮说,不爱说话、眼神黯淡,是亲友们最初来到学校时的状态,“进入陌生环境,以沉默不语自我保护是人之常情。除了老师积极引导外,有亲友主动破冰,带动大家积极参与进来,能让康复训练事半功倍。”
“智力有障情无障,是智力残疾人的一大特点。他们在智商或学习能力上有欠缺,但在情感感知上与常人无异。”鲁北特教中专校长袁敬华说,有学员曾告诉老师,“虽然我不能说得很明白,但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关心。”
59岁的李长梅陪着20岁的儿子志杰从日照来夏津参加了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项目。看着儿子从不喜欢说话到主动与人交流,她很欣慰。7岁时,志杰因高烧导致脑瘫,“我们一直接受不了现实,还在埋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早点送孩子去医院。”李长梅说,看到孩子在项目中的变化,意识到孩子也喜欢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我们家长必须走出来,孩子今后的日子才会更有希望”。
“他们,真的能行”
紧挨着面点室的是家政服务训练室,学员可以在这里学习整理床务、收拾衣柜、熨烫衣服、打扫卫生等。
19岁的“唐宝”(唐氏综合征患儿)佳佳正在老师许婷婷的指导下,手持蒸汽熨斗熨烫一件白衬衣。“慢慢来,不着急。很棒!这里还有褶皱,我们再试试。”对佳佳而言,这项任务有点难。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又拿起刚刚放下的熨斗。
袁敬华说,很多智力残疾人的父母认为“孩子做不到”,在生活中“代劳”过多,导致孩子愈发依赖家长,认为“被照顾是理所应当的”。其实,轻度的智力残疾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工作,经过一定的学习锻炼,照顾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引导父母改变理念,正确认识智力残疾人的能力,尤为关键。亲友们应积极帮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助其进入社会、独立生活。”陈俊亮说,除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心理康复、身体活动与功能锻炼等内容外,项目还开设了“正确认识智力残疾人”课程,帮助亲友科学了解、认识智力残疾人。
家政服务训练室对面是手工训练室。23岁的梦瑶在母亲的陪伴下,将胶水涂在枝条上,再将白色的泡沫小球插在枝头。她面前整齐地摆着10多枝插好的枝条,一枝树枝插有10个白色小球。
“这些白色小球和树枝染色后,就可以作为仿真花等装饰品的材料。”袁敬华介绍,夏津是工艺品大县,工艺品基础材料制作技术含量不高,智力残疾人经过学习训练后能够掌握,“智力残疾人的动手能力、专注力相对较弱,所以需要把一项工作细化拆分为更简单的工作步骤。但他们进入工作状态后,会很踏实,工作质量有保证。”
家门口享自助互助康复服务
去年底,中国残联印发《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面向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等残疾人,开展自助互助康复培训、咨询、辅助器具适配及综合性支持等服务。
“自2019年5月起,山东陆续开展了中途失明、脊髓损伤等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迄今已举办20余期。”郭辉介绍,此次开展的智力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项目充分吸取了此前项目的经验,立足智力残疾人的特点,充分发挥智力残疾人及亲友的自主性,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自理能力、掌握生活技能,促进他们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与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一同前来培训的,还有16市推荐的智力残疾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培训骨干技术人员。“通过线下集中培训,各市骨干人员对项目相关政策及设计指南等了解更加全面深入,在当地组织开展项目更科学、有章法,方便更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在家门口享受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郭辉说,省级层面还面向中途失明、听力、脊髓损伤、精神等残疾类别开展自助互助康复培训,为各市培训骨干人员,扩大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规模,帮助更多残疾人树立信心,重建独立生活能力,顺利融入社会。
社会对残疾人的称呼,折射出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称呼他们为残疾人或残障人士,残缺是他们正常生活的障碍。障碍能被清理,也能被克服。这需要残疾人自身努力,需要亲友的陪伴和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关爱。”郭辉说。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记者 刘一颖 贺莹莹 通讯员 邓美平 李英杰 )
今年全省残疾人新增就业1.5万人
7月16日,全省残疾人“社区微业”现场推进活动在德州举办,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制度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全省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等均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全省已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520余场,“一人一策”帮扶300多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残疾人新增就业1.5万人。
德州市以“惠残爱心小屋”为抓手,创新实施“社区微业”,探索出一条残疾人“就近求职、乐享服务、临家易业”新路径。“惠残爱心小屋”招聘社区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可再生资源回收、快递代收等门槛相对较低、操作流程简单、灵活性强、对体力要求不高的业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76处场地用于“惠残爱心小屋”建设,其中118处已建成运营。
(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邹超)
责编:
审核:李云霞
责编: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