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穿越”所城里 品读烟台史

2024

/ 06/19
来源:

大众新闻客户端

作者:

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邢金钰

手机查看

烟台所城里青砖黛瓦,人来人往,洋溢着烟火气。

  烟台所城,古韵悠长。隐匿于现代繁华高楼之间的所城里,拥有近600载春秋的古建筑群。此地,源于朱元璋抗倭之威,承于康熙盛世之泽,见证几代兴衰史,亦为游客必访之地。

  步入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的所城里,踏上磨得发亮的石板路,触摸着斑驳的古城墙,目光所及,200多处文物院落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御倭寇,于洪武三十一年在奇山南麓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其后建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城。顺治十二年,清政府废除卫所制,奇山守御千户所转为民地,更名为福山县奇山社……”一名导游带着一队游客,缓缓走进宣化门。

  “所城里是我烟台之行的第一站。”山西游客李豆豆摩挲着嵌入墙体的拴马桩说,“很多人都说‘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所以先来所城里感受烟台的‘根儿’。”

  作为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所城里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所城里总占地面积17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保留修缮240个院落。

  “‘修旧如旧’的老城墙,用3万多块古城砖还原了历史的印记。同时,近300米长的所城西城墙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被打造为具有12个节点的景观带,每个节点都是所城故事。所城里以烟台城市由来、海防抗倭历史、胶东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是烟台文化的寻根之地。”所城里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每年客流量达4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待客近80万人次。

  西门里南巷的9号院,是一座典型的胶东民居合院,现已变身成为奇山所历史文化展示馆。来自浙江的游客张然正带着女儿体验“方言土语”的互动装置,“囡囡你看,只要轻轻一按,就能听到烟台话如何叫‘女孩’。”一声“小闺宁”从音响内传出,引得父女俩啧啧称奇,他们逐一尝试,争相模仿着烟台的独特方言。

  展馆设置有三大展区:“齐东海上”追溯历史,“生年岁时”展现民俗,“方言土语”聚焦方言。三大展区涵盖“海上”“往事”“生年”“岁时”“方言”五大板块,借助声、电、光、影等多元互动展陈技术,生动呈现奇山所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魅力。

  自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以来,已招引百余家特色店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古代市集。行走至所城里西门里,便可见到竹叶摇曳的“非遗一条街”——时彦街。

  这条有12个院落、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古巷,聚集了烟台剪纸、绒绣、莱州毛笔、葫芦雕刻等17个非遗项目,融合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三大空间,成为胶东非遗体验中心。

  来自重庆的祖孙三人讨论着手里的衬色剪纸,有说有笑地走出烟台剪纸馆。国家级非遗烟台剪纸传承人梁巧艳说,很多游客因社交媒体上的好评慕名而来,体验烟台剪纸这一传统技艺的时代魅力。

  “自从进驻‘非遗一条街’后,剪纸艺术受到了更多关注,胶东的非遗文化也‘聚沙成塔’,传播力更强了。今年春节期间,每天平均有120余人前来体验剪纸;五一假期,即便是阴雨天气,每天也有近百人前来体验剪纸。”梁巧艳说,“我们结合烟台的港城特色,创新制作的立体剪纸文创,很受游客喜爱,常被选为纪念品或伴手礼。”

  登临宣化门,俯瞰而下,从金戈铁马的军营,到悠长的人间烟火,再到备受赞誉的文化街区……在所城里,目之所及,行之所至,处处皆是韵味。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邢金钰)

责编:

审核:付兴帅

责编:付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