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肥城选准新赛道 再塑新优势 争创“新未来”

2024

/ 06/19
来源:

大众新闻客户端

作者:

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丰 刘笑笑 王洪涛 王红军

手机查看

  肥城市,因盛产肥桃,被誉为“中国桃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质量较高,经济总量位居山东县域前列。

  县域竞争,看当下更看未来。把握住今天的“未来”产业,就可能造就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如产一个好桃,需要桃树储藏足够的能量,育一个强县,更需瞄准“未来”而行。聚力储能产业新赛道,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正是肥城市的选择。

  选准新赛道

  在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生产线的处理,一块块锂辉石变成了结晶性粉末。

  “产出的是公司的两个拳头产品,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近日,瑞福锂业副总经理吕延鹏告诉记者,公司从2010年开始进军锂电产业,经多次扩产,锂盐年产能达6.5万吨,居全国第3位,成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

  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主动竞逐锂电产业风口,背后也离不开肥城市以其为龙头,对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的前瞻布局。

  “肥城编制《“泰山锂谷”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发挥锂电新材料等产业比较优势,超前谋划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构建锂矿石加工—锂电池钠电池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材组装—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全周期、闭环式产业链条。”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说。

  区域产业竞争说到底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看的是产业链的协同配套能力。肥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晁明说,肥城坚持纵向延链与横向协同一体推进,招大引强与做大培强共同发力。近年来,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推进实施了58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锂电产业实现从“零”到“链”的突破、从“链”到“群”的提升。

  链式发力,效果凸显。以前,瑞福锂业从国外开采高品位锂辉石,成本较高。国内也有锂辉石,但品位低,提锂难度大。为此,肥城市依托本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发展中心,联合瑞福锂业、宏匀科技等15家企业和5家金融机构,打造锂电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克低品位锂辉石提锂等行业“卡脖子”难题4项,推动企业生产成本降低13%以上。

  目前,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纳入企业137家,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抢抓新风口

  当前,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迭代加速。抢滩新风口,发展新业态,肥城密集发力。

  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是一种新储能技术。七八年前,肥城就在孵化这一领域的项目。一直深耕钠离子电池材料与电芯技术的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终于在肥城蔚蓝科技产业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1月,公司正式向用户交付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该公司负责人宋杰博士说。

  新型储能同样是肥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肥城盐穴资源得天独厚,盐矿开采后形成的巨大盐腔,过去一直闲置,如今却变废为宝,成为“城市充电宝”。

  4月30日,国际规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优、成本最低,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一次成功,标志着全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迈入300兆瓦级单机商业化新时代。

  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侯虎灿说,该电站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年可发电6亿度,能够保障超过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继伟认为,肥城市盐穴储能储气产业的发展,是我省县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抓风口,靠抢时间,更靠人才、靠真金白银。以产业聚集人才,肥城仅锂电行业已经集聚顶尖专家18名,实施研发课题项目36项;成立10亿元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和5亿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基金,同时引入省新动能基金、洪泰基金等金融资本,目前已有锂电回收及电解液等13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纳入基金池。

  再塑新优势

  谈及肥城,特钢、建安、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这些传统产业向“新”求变,寻找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再塑新优势。

  作为“建安之乡”,肥城市将建安产业优势向上游延伸,推进建安建材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走进赫里欧绿色智能发电建材产业园,楼体南侧墙面、楼顶、车棚上,到处可以看到光伏板的身影。

  该公司总经理张文博介绍,公司生产的新能源BIPV建筑光伏瓦具备高安全性、A2级防火、承重等特性,可替换普通彩钢瓦和外墙面材料直接作为屋面材料和墙面材料使用。

  细分领域是传统产业突破的关键。在山东福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阿洛酮糖生产车间,一粒粒玉米经过浸泡、破碎、分离、液化、糖化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糖中贵族”。

  “阿洛酮糖的热量仅为蔗糖的0.3%,甜度为蔗糖的70%,是一种低卡路里的新型代糖。”福宽生物环境项目部部长石宁介绍,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打造国内首条全自动阿洛酮糖生产线,年产3万吨阿洛酮糖,全部出口海外。

  拥抱“数”“智”,更多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技改后,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料车间,通过数字控制系统就能完成全自动配比。其投资建设的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让农户从手机上就可以实时看到田地里的温湿度、降雨量等数据。

  “肥城每年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行补助。今年将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从单台设备、单道工序向全要素、全流程转变。”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赵明帅说。

  选准新赛道、抢抓新风口、再塑新优势,“桃都”肥城未来更可期。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丰 刘笑笑 王洪涛 王红军)

责编:

审核:付兴帅

责编:付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