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四问山东本轮“炙烤模式”:还要热多久?如何应对本轮高温?

2024

/ 06/12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巩小龙

手机查看

  最近几天,北方正经历今年来最强的高温炙烤。多地“热力爆表”,山东、河北有超过2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上旬极值。

图源:中国天气网

  截至6月12日13时30分,山东共有71个高温预警正在发布,其中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达到36个,发布城市为济南、菏泽、聊城、淄博、枣庄、济宁、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泰安,烟台。

  山东这波“炙烤模式”为什么这么热?还要热多久?是否罕见?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给你解答。

  一问:

  山东本轮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久?

6月9日,山东潍坊,因天气炎热,游客手持遮阳伞行走在青州古城景区。图源:视觉中国

  先回答一下大家普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轮“炙烤模式”持续到啥时候?

  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山东此轮大范围高温持续至14日,17到19日高温再次来袭!

  山东省气象台12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12—14日,我省内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沿海地区30℃~35℃。其中12—13日,德州、聊城、滨州、东营、济南、淄博、潍坊、菏泽和济宁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2℃。

  14日,高温将得到短暂缓解,14日下午至夜间,鲁西北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15到16日,山东省高温范围明显减小、强度减弱,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降至35℃以下,但鲁南和鲁中的部分地区仍有35℃~37℃高温。

  但别高兴太早……大范围高温17日将再度来袭!

  17到19日,山东省将再次迎来大范围高温天气,内陆地区最高气温37℃~39℃,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

  根据山东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公报,预计6月下旬到7月上旬,山东平均气温27.0℃~28.0℃,较常年同期(25.9℃)偏高。将有2次明显高温过程,预计出现在6月23—26日,7月7—10日。

  二问:

  山东这波高温从何而来?是否罕见?

  山东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郑怡表示,持续受西北下沉气流控制是高温主要原因。

  “此次高温过程的主要原因是我省高空持续受西北下沉气流控制,期间有弱脊和弱短波槽交替影响。”郑怡介绍,一方面,在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下,天气以晴好为主,晴空辐射较强,增温明显。另一方面,西北气流具有一定下沉增温效应,也有利于气温升高。在山东中北部一带,高温天气还受泰山焚风效应叠加影响,导致干热明显。

  北方这样的高温是否罕见?

  气象分析师表示,从常年来看,6月至7月是华北、黄淮等地最容易出现高温的时间段,这次过程并不算罕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温具有一定极端性,局地还存在破纪录的可能。预计14日起,随着冷空气南下,上述地区的高温天气将逐渐减弱消退。

  三问:

  山东如何应对此轮高温天气?

6月11日,农民正在浇灌田地。图源:视觉中国。

  山东印发通知,部署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6月10日,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全面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包含以下六点:加强高温天气预报预警、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狠抓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

  建筑领域:应对“烤”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极端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针对高温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施工安全进行再部署。《通知》强调,建筑施工领域要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业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段。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当日应当停止工作。

  农业领域:针对旱情发展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特别提醒: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抢晴收晒冬小麦,已收获地块及时整地适墒播种。注意做好高温天气下抗旱工作。山东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提到,要统筹做好抗旱工作,精准调度各类水利工程,利用好雨洪资源,优化水源配置,严防旱涝急转、旱涝并发,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农业用水需求。

  不仅如此,山东各地多措并举全力应对高温“烤验”:

  四问:

  公众如何尽量避免高温带来的损害?

6月10日,行人“全副武装”防晒外出。图源:视觉中国

  对此,国家疾控局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给出了详细指导。

  1.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要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敏感人群应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需要服用利尿剂,要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可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如何补充电解质。

  3.户外作业人员在进行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工作时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尽可能将高温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要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定时休息。

  最后,专家提醒,出现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若病情并未缓解或变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海报新闻编辑 巩小龙 综合 央视新闻、国家应急广播、大众日报、闪电新闻等

责编:王乐双

审核:冯世娟

责编:冯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