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一条鲤鱼的产业价值
东平县大力发展30万亩生态渔业区,走发展和保护双赢的路子
□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通讯员 李娜 井凤 姜政
“每一条都有五六斤,今年收成格外好”“东平湖鲤鱼与一般的鲤鱼相比,肉质鲜嫩,一斤能卖六块钱,供不应求”……9月17日上午9时,东平湖南岸的大安山码头,凌晨下湖的渔船满载而归,渔民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在水产收购点,一筐筐鲤鱼装入大车,销往全国各地。
东平湖鲤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产于东平湖而得名。此鱼原产于黄河,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水汛时黄河鲤鱼进入湖内。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生长,故黄河鲤鱼在湖内定居。随着东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鲤鱼在这里发展为一条涵盖种业、养殖、精深加工、销售、旅游等多领域的现代化渔业产业全链条。
“生态养殖,每年能卖150多万斤鲤鱼”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东平湖上,金鲤泛波、芦苇吐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我们生产东平湖黄河鲤鱼良种鱼苗4亿尾,推出的鲜活包装的东平湖鲤鱼受到济南、泰安及周边县市区欢迎,并且远销北京、天津、郑州等地。”在东平县州城街道,山东泰安大喜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月,正在查看鱼苗长势。
张广月是全县第一个通过网箱、网围等方式养殖东平湖鲤鱼的。后来,为了保护东平湖,东平县决定将湖内所有养殖网箱、网围全部取缔。“我毫不迟疑,第一个撤出来。现如今,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每年能卖150余万斤鲤鱼。”
市场缘何对东平湖黄河鲤鱼青睐有加?里面有不少讲究。“我们吃鲤鱼的传统由来已久,鲤鱼待客、鲤鱼谢媒、‘金榜题名’就像鲤鱼跃过龙门……遇到人生喜事,鲤鱼几乎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张广月说。
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玲介绍,东平县大力发展30万亩生态渔业区,根据《东平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30万亩生态渔业区,打造黄河鲤精养片区等五大园区,发展优质绿色的渔业产业,走发展和保护双赢的路子。
“只要手机在手,随时能查看坑塘的水质变化”
“只要手机在手,随时能查看坑塘的水质变化,如果发现病虫害,手机会自动报警。”新湖镇前泊村养殖大户戚甫泉对智能化养殖连连称赞,“这在以前是想也没想过的事。”
一端是养殖户的手机App,另一端是新湖镇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养殖示范区的水质监测、实时监控、溯源记录、喂养记录等全部纳入系统监测管理,并可通过大数据系统调节操控。新湖镇党委副书记李洪武说,新湖镇为销售的鱼虾设置了独立的二维码,从投苗、喂养到出仓再到市场,实现了一物一码全程溯源。
科技实力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吃透“一条鱼”的关键。“我们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流水槽+’尾水处理模式,引进美国奥本大学设计的‘跑道式’养鱼技术、南美白对虾与淡水鱼苗套养技术,建成全市唯一的现代渔业物联网综合平台。”在州城街道汶河湾渔业养殖基地,老板顾春雷兴致勃勃地说。
州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海运介绍,以东平汶河湾渔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州城街道建设生态渔业深加工项目和温室鱼苗繁育生产项目,发展600亩藕虾混养项目、600亩渔菜共生项目,推进“50MW渔光互补”,构建“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岸边垂钓和采摘”的新业态。
“推进渔旅互融,擦亮渔乡底色”
湖上的美景,带来岸上的幸福。“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沿湖风光,发挥传统渔镇优势,通过打造新街区、活化古村落、丰富新业态推进渔旅互融,擦亮渔乡底色,建设‘运河古镇·风情渔街’。”东平县商老庄乡党委书记吴衍涛介绍。
东平县商老庄乡投资450万元,对22家商铺、38间门头外立面改造升级,完成人行道景观、沿街亮化等工作;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运河文化馆,保护历史记忆,实现“活态传承”;建设用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重点建设垂钓休闲中心、水上乐园、烧烤美食城,打造“舌尖上的旅游”IP。
同样一条渔船,渔家姑娘解庆丽把它划进了网络直播间。“大家看,这是我老公刚捕的东平湖大鲤鱼,足足有8斤重,味道鲜美。”一条渔船、一对夫妇、一部手机,解庆丽的直播又开始了。她的网店每天出单200多箱鱼和其他湖产品,每月营业额达10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东平县渔业产量4.31万吨,实现总产值13.1亿元,水产品年加工生产能力过百万元的企业已达50余家,渔家乐、休闲垂钓园发展至70余家。“我们将立足东平独特的资源禀赋,打造百亿优势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说。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