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大众日报关注丨沃野生金,青岛、莱阳绘就乡村好“丰”景

2023

/ 09/17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9月23日农历秋分,即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今的齐鲁大地,瓜果飘香,五谷丰登,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9月15日,《大众日报》分别在3版和8版刊发报道,关注了青岛、莱阳两地强村富农的创新实践。

  青岛:村民家门口捧上“金饭碗”

  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二里村,村民们靠着家门口的蓝村大米捧上了“金饭碗”。《大众日报》3版刊发报道《盐碱地里稻花香》,聚焦青岛最大稻米种植基地迎来首批水稻开镰。

  9月14日,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二里村的盐碱稻田里,一株株水稻被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轰隆隆的收割机正在作业,割稻、脱粒、粉碎稻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秋收的忙碌景象。

  经过180余天的种植,蓝村街道迎来首批水稻开镰收割。这次开镰收割的是先期成熟的200余亩早稻系列,主要种植长粒香、稻花香品种,其生长周期要比其他品种短20多天。

  记者留意到,在稻田里,有不少塑料桶外观装置。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深藏不少“机关”,桶内装有长效害虫诱芯,能极大减少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害虫的危害。

  “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减少农药施用量,我们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成立防虫实验基地,应用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让蓝村大米进一步提档升级。”青岛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岩祥说,今年雨水相对充足,水稻的长势和产量优于往年,预计亩产1000余斤。

  “中秋节前,市场上就可购买到今年新产的大米。蓝村大米已走出胶东,销往外地,还在即墨古城和青岛百联奥特莱斯广场设有专柜。”村民王艳丽难掩丰收的喜悦,大米知名度越来越高,村民们靠着家门口的蓝村大米捧上了“金饭碗”。

  蓝村大米的价格在每斤13元到16元之间,是普通大米价格的3-5倍。甘甜、清香的品质,使其成为大米中的“贵族”。

  蓝村种植区位于暖温带湿润季风区,一年就一期,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土质为碱性黑土地。2010年,当地成立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改良盐碱地后进行规模化种植水稻,成为青岛地区最大的稻米种植基地。经过改良的盐碱地,是水稻最喜欢的生长环境,这里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

  “农机收割的时候直接粉碎稻秆,一部分留在地里深耕还田做肥料,另一部分直接转售给养牛场。”孙岩祥说。

  记者留意到,不少稻田里插着“私家稻田”的小牌子,上面详细标记了稻田编号和认领人的名字。

  “蓝村大米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我们借此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并推出‘私家稻田’认领项目。”孙岩祥说,种子、种植、施肥、锄草等管理由合作社负责,周末节假日时,认领家庭可以来体验劳作。“每年年底的时候,认领半亩地就能够分到400斤米,还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感知种地的不易。”

  合作社还连续5年被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选作试验基地,用来研发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水稻新品种。“这几年试验水稻品种超20个,根据整个生长期水稻所体现出的抗盐碱能力及收割产量,选出适合盐碱地生长的高产品种,用来在国内盐碱地区推广。”孙岩祥介绍。

  莱阳:强村富农,打好节会经济牌

  乡村振兴要找准切入点,培育增长点,增强村集体和农民的持久增收能力。《大众日报》8版刊发报道《打好节会经济牌 奏响乡村振兴曲》,聚焦莱阳市按照“节会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不断壮大节会经济,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

  9月12日一大早,在莱阳市山前店镇南务村阶梯式的梨园里,一排排梨树枝繁叶茂,形如满月的秋月梨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农户们挎上果筐,趁着早上天气凉爽采摘秋月梨。

  “自打我们这里举办四季节会以来,来的人多了,梨的名声出去了,价格也跟着上涨,更可喜的是5000余亩的秋月梨生态示范基地进入采摘期不到7天,已全部预售一空”。南务村党支部书记聂恩亮一边熟练地摘梨,一边向记者介绍,为迎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前几日,山前店镇还在南务村举办了首届秋月梨丰收文化节暨“百姓大舞台·幸福舞起来”村晚活动,在分享梨农丰收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山前秋月”乡村振兴品牌知名度。

  “按照‘节会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我们立足地域实际,不断壮大‘节会经济’,创新推出春天‘赏花季’、夏天‘烧烤音乐节’、秋天‘丰收文化节’、冬天‘迎春文化节’四季节会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山前店镇党委书记徐强介绍,今年以来,该镇举办群众参与度高、形式自由活泼的节会活动已达10余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对促进消费,拉动“节会经济”起到了助推作用。

  “通过丰收文化节活动的开展,‘山前秋月’品牌秋月梨销售均价较往年提高 10%,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徐强向记者介绍,一系列节会活动的开展,使山前店镇镇域文化品牌不断推广和裂变,前三季度已吸引市内外游客近10万人,全镇旅游消费总收入突破200万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小乡村”,享受碧水田园风光,畅游山前秋月梨园。

  山前店镇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农商银行等7家单位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联盟,配套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6类服务组织,紧抓节庆活动契机,现场实地交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破题解困,为乡村振兴发展聚力造势。在首届秋月梨丰收文化节现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还为山前店镇授牌,同步签订相关服务协议,并在该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为山前店镇全域做好服务咨询、解困答疑等服务。

  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山前店镇还按照“扩流量、促消费,创品牌、提效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一带双核三组团”为主线,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山前秋月”“碧水田园”“众山顺”三大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快速发展,助推强村富农落地落实。同时,以节促建,深入挖掘崖东夼抗日突围战、老寨山等红色文化资源,规划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制作“秀美山前店”微度假地图,不断增加镇域范围内硬件支撑、文化涵养,打造莱阳东部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我们始终坚持强村富农这一根本,深入研究探索‘节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努力让我们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徐强表示。

  记者:张晓帆 杨秀萍

  内容转化:鞠杰

  通讯员:李梦艳 张涛 田小洲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编:

审核:姜凯宁

责编:姜凯宁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