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弦子戏始于汉唐,源自民间俗曲小令,有“千年雅乐”之称,传入枣园镇徐家庄已有三百年历史,至今已传至第十代,2016年3月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弦子戏在唱腔器乐方面有着丰富的曲调和调式,风格独特多彩,念白乡土气息浓郁。
2002年,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刘家官庄村人12岁的村民刘妮去徐家庄走亲戚,正巧村里在演弦子戏,曲调婉转动听,令人心情舒畅,刘妮便有了“我要学习弦子戏”的念头。后来经过拜师,刻苦学艺,她达到了登台演出的水平,后来又加入徐家庄的弦子戏剧团。这一年正是弦子戏最繁荣的时期,团员多达35人,每年的演出不断,所到之处群众们掌声热烈,哪怕是恶劣天气,台下也乌泱泱的坐满了人。
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刘妮跟着徐庄的老艺人学习,老艺人唱一句她就跟着学一;老艺人表演一个动作她就跟着学这个动作;演哪个角色,老艺人就根据这个角色再去指导,包括唱词、眼神和动作。学不会的时候刘妮就用录音机录下来,自己再回去研究。也正是由于这种落后的口传身授传承方式,弦子戏面临失传的危险,随着团里几位身怀绝技、演出经验丰富的老艺人相继去世,原来能唱的300多个曲目只剩下100多个,能完整地唱出来的也就只有60余首,而且,这些曲牌因为没有谱曲,再加上年轻的艺人们纷纷离开了村子,外出谋生计,传承之路愈发艰难。
2019年是徐家庄弦子戏传承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兰山区文旅局组织了庄户剧团展演活动,并通知所有的庄户剧团在民政部门登记,刘妮心中那颗传承的火种一下子燃烧了起来,她多方奔走注册成立“兰山区弦子戏艺术团”,挑起大梁担任了剧团团长。重新建团的弦子戏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演出场地,他们就在蔬菜大棚里排练,没有演出团员,她就挨个打电话聊,聊不好的就直接到家里聊,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弦子戏团又重新召集了25位艺人。
这几年,刘妮带领剧团参加上级举办的“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平时也能接到祠堂祭祀、庙会等演出邀请,再加上相关部门对非遗的专项扶持,剧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2022年年底,刘妮当选为沟东村村党支部书记,在处理村务工作的同时,仍在为弦子戏的传承尽最大的努力:她为保留的传统剧目编写出规范的剧本,对现有的唱腔曲牌进行整理谱曲,走访健在的老艺人,对面临消失的曲牌进行抢救性录音录像,新编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戏和现代戏……“今年我38岁,只要我还能继续唱,我就要带着剧团一直走下去,把弦子戏唱到48岁、58岁。”刘妮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高静 刘凤双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