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山东援疆创新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模式
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吴永功
本报通讯员 杨 杰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的中医科很“热闹”。整洁的诊室里,医生阿曼古丽·吾布力正在对6名病人进行针灸、艾灸等治疗。“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病人在这接受治疗。”她说,能够成为卫生院中医“顶梁柱”,靠的是来自山东的帮扶。
这些年,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发生了大变化。院党支部书记温娜介绍,从原来一周接诊1人到现在单日最多接诊300人,从原来房间低矮狭小、医疗设备匮乏到现在建设成花园式医院,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从“硬件”到“软件”均实现蝶变。
“感谢山东,对我们进行了‘组团式’帮扶。”温娜说。山东援疆干部、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许多良告诉记者,作为首批下沉基层的“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他们争取援疆政策支持,对医院门诊病房楼、特检楼、体检中心以及预防接种门诊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率先实现村村配备心电监测终端并实现远程诊断,在南疆第一家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智慧化预防接种系统和DR智慧诊断系统,也成为全疆第一个建立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基层乡镇卫生院。
改善民生,喀什百姓的获得感强。医疗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民生工程。
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是山东医疗援疆的缩影,该院无论是院长、业务副院长,还是主要科室主任,均由援疆人才担任。
无论是实行“托管式”帮扶的疏勒县人民医院,还是“组团式”援疆和妇幼卫生“春风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岳普湖县妇幼保健院,一个个医疗援建项目,正以肉眼可见的民生保障能力提升,为当地各族群众撑起一顶健康“保护伞”。
教育是民生之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山东开展全链条“组团式”帮扶,助当地提升教学质量。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在麦盖提县第四中学,学生们表演的一曲《梨花颂》,埋下了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是该校在山东援疆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爱国情怀,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麦盖提县第四中学校长阿孜古·玉素甫介绍。
探索“共同体”组团教育援疆新机制,组建山东援疆实验班,让麦盖提县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内地的优质教育。在山东援疆实验班示范带动下,这所成立三年的年轻学校,师生风貌、教学成绩、办学品质有了明显改变。
在英吉沙县,环境优美、古色古香的国学书院,别有一番天地。
3148平方米的书院内设有明德堂、大学堂、汉字屋、礼乐坊等12个功能区,与即将建成的占地78亩的国学公园、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的新杏坛融为一体,外围还建有“孔子周游列国”雕塑。
英吉沙县萨汗镇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玉苏普艾力·热合曼说:“在国学书院,我体验了扎染、脸谱、国画和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造纸术,还有我们英吉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等有意思的课程。”他与同学们都期待下一次再来国学书院参观。
山东发挥文化大省优势,推动“文化润疆”工作走深走实。英吉沙县国学书院成为新疆和山东的文化纽带,借助国学书院,当地培养起民族干部、民族老师、文化宣讲员等,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将传统文化播撒到社区和乡村。
无论是医疗卫生领域还是教育文化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是喀什地区发展的难点。为此,山东创新设立“山东援疆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采取组织选派、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累计引进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65人次。
此外,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发挥援疆人才的专业优势和传帮带作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当地工作人员结成“师徒”对子4842对,加快当地人才成长速度,为当地打造了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责编:
审核:郭凯
责编: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