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文化观察丨好大一棵葱

2023

/ 04/26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大众日报记者 王臻儒 段婷婷

手机查看

我国早期文献中的“葱”,只是山地间分布零散的野葱,柔弱细小,遇风就倒。而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章丘大葱,如今已平均“身高”1.8米,成为调侃“人不如大葱高”的底气——

好大一棵葱

□本报记者 王臻儒 段婷婷

世界粮农组织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葱产量约占全球的25%;在中国数千年的“葱史”中,山东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而我省之葱,则以章丘大葱为“最”。章丘大葱栽培系统于2017年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两千多年前,“葱”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文献中。《山海经》记载:“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诗经》中也出现了“青谓之葱”。早期文献中的“葱”,还是山地间分布零散的野葱,柔弱细小,遇风就倒。繁衍至今的章丘大葱,平均“身高”1.8米,高者可达两米,成为调侃“人不如大葱高”的底气。

好山好水好葱

各式各样的品种中,章丘大葱当数“葱中之王”。在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王金村,沿着山路登上女郎山,放眼望去尽是连绵不断的葱地。女郎山方圆一千多亩土地,目前已被认定为章丘大葱核心种植区。这里出产的大葱不仅是章丘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葱原产于我国西部和中亚高山地区,在山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七百年前。《管子》记载,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北伐至山戎(今河北省北部)时,冬葱作为战利品被带回齐国,并“布子天下”。冬葱及其后代,就是现在山东人民常见的大葱。《汉书·龚遂传》中,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五十本葱”。种葱,成了鲁北地区的一道政令,融入当地百姓的日常生产。历朝历代,在类似的政令号召下,大葱在山东地区得以大规模种植。

然而,具体到女郎山的农业活动,当时并无史料记载。章丘文史研究专家翟伯成认为,虽无明文记载,但章丘人民种植大葱的历史,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徐徐展开。章丘的雏形,是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刘安所建的阳丘古国。阳丘国所在地,正是今天的章丘区绣惠街道回村南部、女郎山脚下。随着丝绸之路贯通,当时的阳丘人与西域商人展开了密切的商业往来,葱种从西域引入章丘,在女郎山下代代相传。

章丘大葱因“高、大、脆、白、甜”的特质,赢得食客好评。不论生吃或是烹调,都能发挥出大葱独有的美味。例如,北京烤鸭店偏爱以章丘大葱作烤鸭伴侣,难有替代品。

女郎山出产的大葱,为何有如此魅力?“依山铺展开的地形,让这片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尤其适合大葱种植。”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会玲介绍,女郎山的自然环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好山好水,成为孕育好葱的宝地。

女郎山的土地,土质透气,保水保肥,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油饼地”“鲤鱼腰”。在章丘全境,富硒土地多达五十余万亩。此外,章丘当地泉水资源丰富,既有汇聚百脉诸泉的绣江河,又有“一泉成河”的墨泉。

“世界第一高”怎样长成

十月,是女郎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除了迎接大葱的丰收,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葱状元”的诞生。王金村大葱种植户苗发勇种葱33年,是去年最新一届“葱状元”。2020年,苗发勇凭借一棵长达2.532米的葱王,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从20岁就开始跟着父亲种植大葱。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想种出最高的大葱。”苗发勇说。问及“葱状元”诞生的过程,苗发勇归功于女郎山的自然条件,“得益于这片好山好水。”章丘气候四季分明,女郎山水土丰沃,对于喜冷耐旱的大葱而言,这里是生长的“天堂”。葱农向来不担心大葱的物候,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土和育种。

元代山东人王祯在《农书》中提出:“(葱)先以小畦种,移栽,却作沟垅,粪而壅,俱成大葱,皆高尺许,白亦如之,宿根在地,来春并得作种,移栽之。”从苗发勇的耕作方式中,仍可见传统种葱方式留下的印记。

大葱十月撒种,经过冬天的蛰伏和来年春天的苏醒,五六月,葱苗便从苗地移栽到大田中,经过两个月的缓苗期后,迎来生长盛期。在这期间,苗发勇的经验是“高开沟,深培土”。在当地人看来,一棵大葱品相好不好,要看外皮的手感,以表皮沟壑纵横者为佳。“沟壑都是深埋地下,受泥土挤压而形成的。”每年开沟移栽之后,生长期内要进行五到六次人工培土,远多于其他品种的平均培土次数。

“大葱本是绿色,埋在土里见不到阳光,才会‘褪’成白色。”张会玲解释,章丘大葱之所以长得壮、葱白多,正是因为葱农在葱苗周边堆高土壤,让大葱的更多部分得以埋于土下,受到泥土磋磨的同时,避免太阳直晒。越堆越高的土壤,让大葱保持挺拔的身姿,向上生长。章丘大葱的葱白能达到50厘米以上。

每年秋季大葱收获时,葱农会留存优质大葱,“切葱”后,移栽于育种田中,经过抽薹、开花,结出葱种,来年作为葱苗培育后,再度结出种子,“种二代”才会大规模用于大葱种植。这个过程耗时长,成本高,五百斤大葱只能打出一斤葱种。但是,经过提纯复壮后,大葱的性状越来越优良。几十年来,苗发勇等葱农一直坚持以传统方式提纯复壮,年复一年。

“大葱属杂交,若不经过提纯,种子会自然退化,种出的葱大概率会‘体弱多病’。章丘大葱的品质一年比一年优秀,离不开一代代葱农坚持提纯复壮。”张会玲表示。如今,“血统纯正”的“大梧桐”“气煞风”成为章丘大葱的主要品种,“大梧桐”高大粗壮,“气煞风”抗倒伏能力强,在抗病抗灾方面都表现优异。

走进正处于休整期的农田中,一旁的电子屏正实时显示风力、气温,另一边的电动吸虫器也已经捕捉到了很多蝇虫。“利用风力吸虫,极大降低了农药的用量。”张会玲介绍。相比祖辈纯粹依靠双手的种植方式,章丘大葱的“纯手工种植”有了新释义——借助农业技术的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的手工种植,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章丘大葱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正常年份,一亩地能产一万斤大葱。”苗发勇的20亩葱地,一年能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比出去打工强。”苗发勇黝黑的脸上笑出了鱼尾纹。在女郎山,有一批像苗发勇一样的农民,世代守着这片土地,将自己对农业的理解、对土地的感情,投入大葱种植中。大葱也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除了这1000亩的核心区,周边枣园、宁家埠、龙山等7个街道已经形成了11万亩的章丘大葱区域。

初春时节,在女郎山的葱地里,葱苗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刚刚进入生长期。但在位于枣园街道的中科思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济南)有限公司,章丘大葱却在热销。

传统章丘大葱一年只有一季集中上市,供应不稳,很难在供应链中占优。近年来,章丘区开展了大葱良种繁育、工厂化育苗、四季种植茬口选择等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实现了章丘大葱四季种植。

“2021年,我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四季葱,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中科思勰董事长解国栋是返乡创业的青年。与苗发勇不同,解国栋一身西装笔挺,公司成立仅2年,产业园区已经达到800亩。“我们还在探索大葱深加工,葱油、葱酱及葱料汁等产品已经量产。”解国栋介绍,园区实现了大葱育苗、种植、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生态。

苗发勇和解国栋,一个坚守传统,一个走现代化产业道路,他们都是章丘大葱的未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章丘大葱不仅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更是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手段。

深挖章丘大葱的文化旅游价值。“为了提高大葱知名度和美誉度,章丘已经连续举办20届大葱文化旅游节,开发了7条大葱主题旅游线路。”张会玲介绍,章丘已建设了女郎山葱岭郊野公园、王金村旅游接待中心、章丘大葱精品馆和文化博物馆等载体,同时还开发了葱小白、葱小玉玩偶等一批有颜值、有特色、可落地的大葱文创产品近200件,促进农文旅结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章丘大葱+”跨界空间。如今,章丘大葱品牌价值已达52.91亿元。

责编:

审核:孙翔

责编:孙翔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