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时下,走进临沂平邑县仲村镇原宪屯村,廉政警句、家风家训等廉洁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与房屋前后绚丽的花草、干净整洁的街道小巷相得益彰,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原宪屯村,名字由历史人物原宪而来。原宪,字子思。生于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后到卫国隐居。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开创了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是先秦儒家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人物。史籍对他有原思、仲宪之称。春秋时期原宪长期在鲁国东、蒙山下搭建草房居住,今平邑县仲村镇南屯村(原名“原宪屯”,后更名为南屯,现为原宪屯村)因此而得名。原宪屯村位于仲村镇驻地南3公里处,全村共1000余户,人口3000多人。
去年以来,平邑县仲村镇围绕上级清廉村居建设的部署要求,突出党建引领,以圣贤原宪安贫乐道思想为底蕴,深入挖掘清廉文化,用好“廉政课堂”平台,紧密结合廉政教育、作风建设、制度约束、氛围创造,将清廉村居建设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部亲清的“六清”村居环境,为乡村振兴绘就“廉底色”,营造树清风正气的氛围,促进了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工作。
把牢方向,唱响清廉村居建设“主旋律”。抓好党支部经常性学习,持续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各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组织党规党章党纪知识测试和廉政观影等,利用灯塔网络学院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强化理论学习。
强化担当,筑牢清廉村局建设“强根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建重要议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监督村干部履行婚丧嫁娶报备工作,反对大操大办,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开展“两优一先”“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倡导党员清正团结、群众廉洁进步。综合运用平时观察、信访受理、线索处置、约谈提醒、廉政谈话等形式,确保对权力运行各环节的监督落到实处。
立牢规矩,扣紧清廉村居建设“约束力”。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强化人、财、物等重要环节的监督制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严格党费收缴和管理工作,对党费的收缴、使用等情况面向全体党员定期进行公开公示,确保党员的各项权利。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党委全面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作用。
营造氛围,打造清廉村居建设“主阵地”。开展帮扶慰问,利用春节、七一等节假日,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节日慰问。针对患病党员,积极为其申请大病救助和慢性病补助申请,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充分激发党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积极打造清廉走廊,分享习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指示精神。开展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过紧日子系列活动,引导清俭之风。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讲责任、敢担当、重廉洁、强自律,培育正确的价值导向,持续推动清廉村居文化建设。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收到积极效果。
弘廉政文化。村内儒文化长廊、清廉文化一条街、“廉”心荷塘、清风“廉”心亭、回音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原宪屯村史馆等景点,处处彰显着廉洁文化氛围。突出原宪思想中的“安贫乐道”思想,通过借古喻今,氛围渲染,教育引领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儒家文化长廊选取了平邑籍孔门六贤的儒家经典,以简明督导方式引领群众汲取儒家文化精华,用儒家经典指导群众做事做人要有“廉”心。
讲廉政课堂。结合村内建设的区域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专题开设清廉大讲堂、党性教育和农技三个课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同时,着重开展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清廉意识,扎实筑牢“三不腐”的廉政基础。
树清风正气。原宪屯村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坚持底线思维,定期排查村级廉政风险点,抓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进村务、党务、财务公开透明,围绕小微权力运行要求完善制度,紧盯重大事项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将清廉理念融入干部日常、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地域特色等清廉村居建设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干部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村庄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促经济发展。风清气正的环境,人人都有“廉”心的良好民风,带来经济大发展,目前全镇发展新型农场12处、直播带货电商产业园60处、新型农业合作社10家、仓储冷链企业2家、机械加工厂2家、种粮大户13家、手套厂24家,群众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收入稳步提高。
(通讯员 孟宪华 刘善峰)
责编:
审核:郭凯
责编: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