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山东新闻

海岱财评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山东怎么干?

2023

/ 02/1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毛鑫鑫

手机查看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2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山东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这一目标,重点要抓几个方面工作: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抓好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协同推进“一村两区、一面四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建设农业强省,是落实这一部署的必然要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有责任、有义务在农业强省建设上趟路子、做示范。

  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业总产值去年达1.2万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4年领跑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形成了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农业强省建设的头等大事。今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把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要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产能建设,挖掘盐碱地潜力,探索黄淮海地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

  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优势,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种植业方面,加快特色、专用新品种开发,加快蔬菜大棚迭代和果园升级改造,蔬菜总产量稳定在8800万吨。畜牧业方面,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机械化、智慧化改造,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渔业方面,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深挖大水面生态渔业潜力,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今年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5处,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850万吨。加工业方面,深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梯次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农业强省,要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以实施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小麦、玉米、奶牛等领域的育种优势,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在种业创新、科技研发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装备提升上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个工作方法,坚持全区域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一个村一个村抓、一个片一个片推的思路,推动全省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在总体安排上,坚持“三个层次”同步推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富民产业,让群众有钱花、能致富;三是乡村治理、乡风文明问题,让基层党组织更坚强有力。

  在实施路径上,重点抓好“一村两区、一面四线”建设:“一村”,即和美乡村,今年将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000个;“两区”,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今年将建设省级“两区”各30个以上;“一面”,即在全省面上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四线”,即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记者 毛鑫鑫

  策划 齐淮东

责编:

审核:张明月

责编:张明月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