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让人忍不住欢呼雀跃。然而,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却有过截然不同的元宵节……
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十五,在中共菏泽县委所在地圈头村,地下党员郑洪钦、常合民、杨忠、杨华等人接到紧急任务——智取敌人武器。原来,解元集村上地主成立了一个联庄会,买了七支枪,建立了一个地主武装,专门对付共产党。元宵节地主们要各户出钱,置办烟火,还请了一台大戏,热闹一番,以壮声威,这七支枪都在戏台子前镇会场。戏台子就搭在解元集北门外,等郑洪钦他们赶到戏台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
戏台正前十来步的地方摆了一溜条桌,七八个手持枪支的汉子在那里抽烟喝茶,吆三喝四。他们不时站起来,舞动着枪,喳呼一通,显显威风,吓吓百姓。等观众们都被剧情吸引住了,郑洪钦等人就挤到那几个拿枪的背后,另外三个同志,也在桌子前不远处蹲了下来。
郑洪钦故意跟那几个持枪的人说:“怎么村里狗光叫?”这一提醒那几个家伙才仿佛听到村里的动静,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坐在正中的那个虎背熊腰一副凶相的兵痞队长叫道:“村里有巡夜的。今天元宵节,小孩子放鞭炮玩花灯的,狗还能不叫!”说着,又瞪着眼看起戏来。这时,常合民挤了进来,故作惊慌地说:“哎呀,队长,不好了,我在村里查夜,发现几个生人在村里躲躲闪闪,鬼头鬼脑,说不定今晚要出事,你快看看去吧!”
最难对付的兵痞队长忽地站起来,提枪就走。常合民一看他拿走一支最好的钢枪,忙陪着笑脸,说;“队长,这支好枪也该我背几天了吧,咱俩换换吧!”边说边递上一盒带锡纸的香烟。“好,叫你扛几天,也过过瘾。”说着把钢枪交给常合民,抓起一支本地造土枪就走了。
这时《哭红堂》正唱到热闹处,台上的那个小花旦念、作、唱、打十分卖劲,会场上不断拍手叫好。这几个敌兵也看傻了眼,直乐得捶胸顿足。常合民大声咳嗽两声,桌前的三个同志故意站起来,旁边几个观众也随着站起来,挡住这些坐着的敌兵。这些敌兵看入了迷,也顾不得吆喝了,就从凳子上起来,一只脚蹬在板凳上,伸着脖子,咧着大嘴流着口水。揽在怀里的枪早忘到了脑后,一直当拐棍柱着。
时机已到,郑洪钦朝天“砰”地打了一枪,前面的同志猛转身大喝一声“出事了!”飞身跳上桌子,附近观众“轰”地裂开了缝,后面的同志一人抓住一个枪托,朝敌兵猛跺一脚,用力一拉,把枪夺在手里,转身就跑。惊慌失措的敌兵还没弄清是戏台子上武打起来,还是自己出了事,郑洪钦等人早已混入人群,才听到传来“快抓住,快抓”的大喊大叫声。
银盘似的月亮钻出了云层。辽阔的大平原镀上了一层银辉。身后的锣鼓还在叮叮咚咚地敲着。眼前的村庄不时飞起一支两支起火,在蔚蓝的天幕上划起一条条艳丽的金线。同志们抚摸着锃亮的钢枪,满怀胜利的喜悦,迈开了大步。
设计:李帅 编辑:包春玲
来源:《曹州烽火》
责编:
审核:巩小龙
责编:巩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