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孙靓 济南报道
一个人、一个听诊器、一身白大褂……除夕夜,儿科医生刘志刚的诊室里灯火通明。
这是他第10个“不回家”的春节了。
“又是一年除夕夜!”刘志刚感慨。窗外是万家灯火,他的除夕夜,是在这诊室里的小小一角忙碌。
刘志刚正在给小患者看病
“谢谢刘爷爷!”一对母女推门进来,她们是专程来向刘志刚表达感谢的,孩子打完针,不发烧了……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刘志刚是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大儿科主任。短短十年时间,刘志刚的称呼从“叔叔”变成了“爷爷”。刘志刚也笑着接受了这个称呼。
春节前,来看病的孩子特别多。一名新冠感染后“阳康”了好几天的小婴儿,依然咳嗽有痰,年轻的妈妈心疼地抱着孩子来刘志刚诊室门口静静等待。
一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家长小跑着进诊室,孩子发烧了,请刘志刚帮忙看一看。看诊期间,她心情焦急,一直站着问诊。
走廊外,是等待看病的患儿和家长。对于怀抱小宝宝的家长们来说,有时宁愿排队多等一些时间,也想找专家给孩子看诊。
这段时间,刘志刚诊室里来看诊的患儿家长络绎不绝。一天下来,他来不及喝水,也尽量少去厕所。从医几十年,他深知,在门外等待的患儿家长们有多焦急。
诊室的门不停地开与关,刘志刚的脸上有些疲惫。
今年春节前,儿科诊室的忙碌,最早从40多天前就开始了。当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感染高峰袭来,儿科的发热门诊、急诊都挤满了人。刘志刚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小患者非常多,尤其一些小婴儿,甚至刚出生的新生儿也出现发烧等感染症状,声音嘶哑,惊厥、抽风的挺多,那段时间咱们医护人员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刘志刚感慨。
他曾经连续七八天时间没有回家过,实在撑不住了,就在医院找个地方休息,躺一会儿,再接着干。发热门诊每天的工作量超过二三百人,那段时间,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大面积减员,在岗的医生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
刘志刚和同事们白天上班,晚上继续值班,有时候深更半夜回来加班。就这样,撑过了春节前的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今年的除夕夜,来就诊的仍有新冠感染症状的小婴儿。好在此时,家长们已不像先前那样恐慌。
“一般春节期间我都是在医院值班,包括除夕和大年初一,我坚持了有十年左右,从多年前担任急诊科主任以来,基本都是我在值除夕的班。”刘志刚说。
“咱们是儿科医生,不会因为春节就减少人员或排班,我们希望患儿家长急匆匆赶到医院的时候,不是焦急和无助,而是能安心地找到我们。”刘志刚说,每年到冬天,儿科医生就自然形成一种反射,患儿就诊量会猛增,再累也要撑住。
除夕夜里,刘志刚一直不停地说话,嗓子有些沙哑。
“小孩子生病了,一些家长特别着急,甚至焦虑,所以我们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做一些宣传科普的工作。”刘志刚说。
值班过程中,也会遇到个别家长不理解医生的时候,有的家长甚至言辞不太友好,这时候刘志刚都是耐心给家长解释。
“我们能理解他们,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很正常,有一些焦急情绪,我们能理解。”刘志刚说。令他欣慰的是,大部分家长都很尊重医护人员,一些可爱的宝宝会奶声奶气地说“谢谢爷爷”,也让他觉得很暖心。
急诊科护士长刘志红正在忙碌
在刘志刚诊室附近的输液大厅里,急诊科护士长刘志红也正在值班。
她一会儿过去查看小朋友们的点滴情况,一会儿暖心地过去安慰掉眼泪的小朋友。
刘志红的腰有比较严重的旧伤,站不了太长时间,但她从来不说苦。有时候太忙太累,她用一只手撑着腰继续忙。
高峰的时候每天的输液量能达到四五百人,大厅里坐着的很多发烧的孩子。今年春节前赶上疫情高峰,最忙的时候,刘志红白班能连续上12-14个小时,夜班更是连轴转。
她一天都在输液大厅中不停忙碌,加药、拔针、换药、抢救,一天能走2万多步。有一次,她连续忙碌了十几个小时,下班时发现连路都走不了了,艰难的走路姿势像企鹅一样,小碎步往前挪动。晚上回家的时候,腰疼得整个人已经站不起来。
令她欣慰的是,临近春节的时候,门诊量终于下来了,输液的孩子也少了。
“你们也都病倒了,还坚持上班给孩子们看病,太谢谢你们了!”
“你们还没吃饭吗?太辛苦了!”
“你们春节值班辛苦了!谢谢阿姨!”
……
这段时间,患儿和家长一声声的感谢,让刘志红觉得内心非常温暖。
“我已经工作近30年了,大年三十或初一,我常常会在岗位上陪小朋友们一起过年。”刘志红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平安快乐,健健康康。
责编:王乐双
审核:丁厚勤
责编: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