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㊻:“十大创新”看济南

2022

08/25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四十六组报道:“十大创新”看济南。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四大创新圈联动格局,济南——

  强省会,重在强创新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王健 刘飞跃 段婷婷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目前,我们已通过济南地面站与量子卫星进行了对接,即将开始应用测试。”8月13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飞介绍,“济南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助力我国提升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

  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2020年创造了509公里光纤量子通信最远传输距离世界纪录;2021年实现500公里量级现场无中继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商用光纤量子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量子通信领域的高速发展,是济南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举全市之力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南引进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揭榜挂帅”,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家省实验室组建了由院士及高层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70余个,论证启动科研项目150余个;“齐鲁双星”成功发射、新一代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建成投用……济南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遍地开花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自2020年成立以来,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十强产业”,重点突破PLC、CNC、RC、编码器、伺服系统等系列硬件产品,已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0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9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66项。

  “我们与济南本地企业联合研发了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及部件。该产品全面推广后,将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济南激光产业提档升级。”该公司首席科学家邹风山介绍,他们还针对制造业各类生产控制系统面临的行业痛点,研发了全新控制体系,赋能“山东制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浪潮科创中心创客区,“快消费控云”项目团队正在谋划如何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

  “我们针对快消品企业普遍存在的费用管控问题,开发了这款具备随需而变能力的费用管控SaaS服务产品,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和战略化管控,最终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团队产品经理孙向晖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贵州一家企业签署服务协议。

  “我们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探索内外融合新路径,为创新项目提供市场、资源、技术、专家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浪潮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浪潮科创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伟表示,他们还将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建立科创基金,打造多维度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济南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端进行配置,根据近期对全市科创金融数据的初步统计,截至6月底,科创企业有贷户数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基点。

  “2021年11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新波介绍,根据刚刚印发实施的《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济南将通过5年左右努力,新增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3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突破100家,“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突破5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我们要聚焦推进全面创新,在‘十大创新’引领中增强发展动力。”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表示,要充分发挥省会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高端要素富集的特殊优势,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动摇,加快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产研院创新圈、超算中心创新圈、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圈、山东大学创新圈”四圈联动格局,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辐射带动引领全社会各领域创新,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济南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配套建立369项市级任务工作台账

  抓住创新“牛鼻子” 激扬发展新动能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王健 段婷婷 刘飞跃

  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也是推动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培育战略科技“国家队”,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人才+资本”融资服务模式;全国首创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政务上云率实现100%,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济南聚力实施“十大创新”行动,配套建立369项市级任务工作台账,并将任务分解到61个市直部门(单位)和各区县(功能区),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济南市围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图为齐鲁软件园。(记者 王健 通讯员 田珊 报道 )

  集聚科技力量,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嘀、嘀、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处中试基地内,伴随着不断闪烁的警示灯,急促的报警声响起。监控画面中,一名旅客被锁定——他携带了放射性物质。

  这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通道式伽马相机数据模拟的场景。“这套设备主要包括通道式成像系统、埋地式高灵敏度的报警系统,目前已在我国20余个海关口岸安装使用,在实现无感通关、守护国门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该研究院研究员帅磊告诉记者,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最快20秒高效通关的背后,就有通道式伽马相机的助力。

  2019年12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致力解决“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研发”“精密无损检测”等领域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我们在X射线无损检测、辐射安全探测核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方面已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部分成果已投放市场。”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介绍,他们正布局建设“分子影像中心”“射线检测中心”“核分析检测中心”三大科研服务平台,并已孵化一家科技创新企业。

  近年来,像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这样落地济南的“中科系”科研院所,已达15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正为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天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以空天信息产业为例,济南市通过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齐鲁卫星一号、四号进入太空,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低空监视服务网工程建成先导验证系统……

  除了大院大所,济南还集聚了10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及4397家高新技术企业,初步构建了独具济南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8月17日,在章丘区的一个研发车间内,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量产装备正在进一步完善,明年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后,Ⅳ型储气瓶就可以量产。这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的新项目,将在储氢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成立三年来,这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各类创新转化机构81家,实施创新项目364个,创新转化技术2889项,建设3个国家级和9个院级公共技术平台,投资孵化衍生高科技企业297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与100多家山东省外大学、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北京创新中心、长三角创新中心,储备项目超过500项。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软环境

  8月17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开心麻花剧场内,演员们正忙着排练中秋舞台剧《婿事待发》。得益于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营业性演出“一本通认”试点,该剧目早早完成了演出申请。

  “我们以前申报演出,前前后后得需要两周,现在完全线上办理,最快30分钟就能办完。”剧场票务负责人赵朔说,如今经外地审批许可的演出剧本,在济南片区申请演出时,实行“直接采认、即审即办”极简审批模式,申报材料精简了80%,审批环节压缩了75%。

  体制机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更是自贸区发展的关键。“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济南片区累计推出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形成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出口备案单证无纸化等265个创新案例和成果,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可,3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累计新设企业3.9万家,实现进出口164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济南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凯介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的2021年以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的51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20项来自济南片区。

本报记者(右一、右三)在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采访。(记者 王健 通讯员 张文文 报道)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济南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并打通堵点痛点难点,不断改革创新。

  厂房主体完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试车跑道路面已开始摊铺沥青……8月20日,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总经理办公室公共关系经理张彬介绍,得益于济南高新区出台的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政策,项目得以提前开工,预计今年11月底整车投产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多。

  “自去年推出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黄金19条’以来,我们已经为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产业园、森峰激光装备、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36个项目办理了分阶段施工许可,助力项目平均提前2个月开工。”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工程办副主任刘振介绍。

  济南还在全国首创了“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的典型案例。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华云三维总经理梅敬成就是“人才贷”的受益者。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人才有价”评估系统对梅敬成及其团队成员进行了数据征信,综合研判400多项指标、几千个要素后,给出4000万“身价”的评估,解决了其成果转化的资金问题。去年9月,由梅敬成领衔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云架构的高端三维CAD平台CrownCAD正式发布。目前,该平台已有15万注册用户。

  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新波介绍,济南还制定出台了《济南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推出“投、贷、融、保、担”等一揽子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举措。截至6月末,全市已有21家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人才贷”金融产品,贷款余额3.57亿元,同比增长100.85%。

  插上“数字翅膀”,利企便民提速升级

  “没想到办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这么快,也就5分钟。”8月17日下午,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山东勤拓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经办人彭程介绍,他提前打电话咨询了需要准备的材料,现场通过“信用+告知承诺”方式,很快就“领了证”。

  “秒批秒办”背后是“泉城链”在发挥作用。2020年9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泉城链”平台正式启动,在全国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破解了数据开放难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难的“顽疾”,并已在普惠金融、政务服务、司法公证等领域广泛应用。

  “济南是数字政府建设先行城市,2018年,济南政务云成功通过先进级试点评估,成为全国首个综合水平达到先进级的试点单位。”济南市大数据局数据管理与安全处处长齐砚伟介绍,目前济南上云单位达到320余家,上云业务1580余个,全市政务上云率实现100%。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强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在打造数字政府的同时,济南也在加快推进“数字治理”,全面打造智慧社区。

  “用电视遥控器搜索‘乐龄学堂’模块,在家就能参与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免费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课程。”近日,济南高新区舜华路街道风华社区居民张立国说。

  风华社区党支部书记惠迎雪说,去年以来,社区紧密结合舜华路街道办事处“智慧党建”平台,打造了集基层党建、社区动态、文化宣传、社区安防等为一体的综合数字化社区平台“悦享社区”。

  “我们和山东广电网络合作,以电视端为主要载体,让社区的老年人也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他们不但能通过电视上老年大学,还能了解社区新闻和各项惠民政策。”惠迎雪说,通过广电授权,社区居民还能在电视上实时查看社区监控画面,人人都是“监控员”。

  济南市大数据局规划处副处长刘勇介绍,今年济南将打造200个智慧社区(村居),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数字变革重在赋能,是济南“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济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目前,济南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42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八位。

  今年以来,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峰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预测性维护及售后服务闭环管理,产品故障率降低20%,客户满意度提升3%。如今,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上线20000多个工业App,为工业全部22个细分行业提供服务。

  短评

  为有创新活水来

  □大众日报记者 王健

  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那个曾经被媒体称为“钝感之城”的济南,正大步迈向“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魄力尽显。

  济南的华丽转变靠什么?靠创新!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更是济南激活一池春水的密码。

  济南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以创新之力推动强省会建设。

  如今,“创新活水”已经流淌到济南的各个领域。从科技研发、人才引育到推进落实,济南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就在不久前,“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在济南启动,将率先在山东构建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北斗创新应用高地。

  正是因为牢牢抓住了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济南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1年突破1.1万亿。

  而这,对于战略红利交汇叠加的济南来说,显然远远不够。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济南要坚定扛起“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的使命担当,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动力活力,提升城市能级,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文字:申红 王健 刘飞跃 段婷婷

  视频:巩姗 刘飞跃 王健

  编辑:王彤彤 王召群 徐超超 沈静

  美编:巩晓蕾

责编:

审核:刘旋

责编:刘旋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