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济南被掳赴日劳工之子维权28年:他们受尽非人折磨,到死没等到一句道歉

2022

08/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满倩倩 郭由

手机查看

记者:郭由 满倩倩 编辑:赵洪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郭由 济南报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每年这个时间段,韩建平总要比往常更忙碌一些。

  今年64岁的韩建平是山东受害劳工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山东各大媒体的“老熟人”。从1994年到现在,28年来他一直四处奔走,坚持为那些二战前被掳往日本的山东被害劳工索赔维权。

  8月13日,周六一早,韩建平和老伴儿杨宝丽正各自忙活着,一个在书房里整理资料,一个在厨房里擦擦洗洗。见到记者登门采访,杨宝丽赶紧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端茶倒水;韩建平则从书房中拿出一本今年3月完成的白皮书——《济南被日军掳掠劳工资料汇编》,希望记者能够听一听他为山东被掳劳工维权的故事。

山东受害劳工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建平

  01不能忘却的历史

  日本强制奴役中国劳工,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时期的一段历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大规模地强制奴役中国劳工,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国资源,并在东北与苏联、蒙古相邻的边境地带修筑要塞及附属的仓库、铁路、公路等设施。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对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域的侵占,其掠夺和强制奴役中国劳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劳动力奇缺,从1943年开始将中国劳工强行输送到日本各大矿山和工程中,并将部分中国劳工输送到朝鲜半岛和南洋部分国家。

  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和皮鞭下,中国劳工遭受残酷奴役,过着非人般的生活,数百万中国劳工惨死在各劳动地点。“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下是劳工”,正是当时中国劳工命运的真实写照。而这段历史,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日本在侵华时期所犯下的重要罪行之一。

  韩建平介绍,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共强征、奴役中国劳工总数约1500余万人,其中劫掠到日本役使的中国劳工就达3.9万人。而这些劳工中,山东人有9177人,占了全国总数近四分之一,其中济南有677人。

  “济南被抓劳工一部分是战俘,一部分是诱骗的当地老百姓。”韩建平告诉记者,“很多农民为了挣钱,听信了日军忽悠,结果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很多人都难以找到。”

韩建平的父亲韩瑞华在济南普利门被强掳到日本北海道煤炭作业所下碳矿,饱受了两年多的非人折磨。

  02踏上维权之路

  韩建平之所以走上对日维权路,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王子安老先生。

  韩建平的父亲韩瑞华,1921年生人,原籍济南,拾过破烂、在济南饭馆当小伙计,拉过洋车,后来参加游击队,直到1943年9月的某天,在济南普利门被强掳到日本北海道煤炭作业所下碳矿,饱受了两年多的非人折磨。

  王子安是第一任山东省受害劳工联谊会会长,也是二战劳工受害幸存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日本律师森田太三,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证据搜集工作。他骑车奔波于山东各地,寻找和他有着同样悲惨遭遇的战友。

  “父亲于1945年11月底乘船回到了祖国,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直至北京合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然后转业到济南市工人医院,于1966年底去世,享年45岁。”韩建平回忆说,“父亲去世时我才8岁,他性格刚强,不愿意提那段屈辱的经历,这些都是母亲悄悄告诉我们的。”

  “1994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了王子安寻找山东被掳往日本劳工的报道,就辗转联系上了他,跟他讲述了父亲的故事。”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让韩建平和王老先生成了忘年交,相互扶持踏上了维权之路。“如今王老先生已经96岁了,风烛残年身体抱恙,很多事儿他都记不清了。”韩建平叹了口气。

  从那之后,28年里,韩建平一直致力于搜集山东受害劳工维权情况,到处寻访尚在人世的受害劳工,留取口述资料和相关物证并登记造册。在韩建平看来,他们是活历史、见证人,更是指控日本掳掠劳工的有力证据。

韩建平(右后一)年轻时参加劳工维权相关活动时期照片

  03艰辛求证与艰难索赔

  找到被掳劳工不难,难的是关键证据的搜集与求证。

  2014年,日本强掳中国劳工名单公布。韩建平认真对照资料,将山东范围内的名单单独列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四处寻访。

  “要向日本人讨回公道,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证据,必须能充分证明自己受害人的身份,必须充分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韩建平解释,“比如有些人是劳工遗属,就得问明白,劳工当年是从哪里被掳走的?有没有人亲眼目睹?有没有直系亲属了解?有没有物证?有没有劳工本人的口述?要认真询问每一个细节,尽可能搜集到更翔实的资料,让证据更充分、更可信。”

  2000年,韩建平费劲周折得到了一份珍贵的资料,是一本由日本友好人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编写的《被掳中国人名簿》。通过查阅这份资料,韩建平发现,被掳去劳工的年龄当时普遍在19岁到40岁左右。即便按照最小年龄计算,如果1943年以19岁的年龄被掳去,如今也有98岁了。

  就在今年8月8日,据媒体报道,济南最后一位被掳赴日劳工、97岁的王在祯老人溘然长逝,临终都未能等来侵害者的一声道歉。

  老人的女儿王庆梅在电话里向韩建平哭诉,“父亲常说余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活着,等到日本侵害者的道歉和应有的赔偿。没想到他临终也没能等到,但他活成了‘教材’,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掉那段屈辱的历史。”

韩建平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3月完成了《济南被日军掳掠劳工信息资料汇编》这本书。

韩建平将此书赠送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图书馆等30多家相关机构单位。

  04将资料汇编成册

  10年、20年、28年……64岁的韩建平头发已花白,查个资料都要拿放大镜盯着看好久。他总说时间过得太快,历史越走越远,而他也在飞快地变老,他需要加紧时间,将那些守着的历史资料编纂成册,把日本侵害者的罪行嵌入到抹不掉的铅字中。

  在专业人士的支持下,韩建平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3月完成了《济南被日军掳掠劳工信息资料汇编》这本书,并将此书赠送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图书馆等30多家相关机构单位。

  这本书分为六部分,书中夹杂着大量的老照片、手写书信、口述实录、证件复印件和信息登记表,包括被掳的济南劳工回忆信件及相关履历、劳工名单、山东三菱劳工及遗属登记表、索赔过程以及多年来的媒体报道和韩建平的维权之路。

  “这本《汇编》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掳掠我国同胞去日本做劳工的历史性资料汇编,写满了遭强征劳工的血泪,是日军侵华的铁证。”韩建平提到,近4万名中国劳工被掳至日本35家企业135个岗位从事非人劳役,他们每天被迫劳动长达16个小时,4万劳工平均5人中就有1人丧命。而在这35家企业当中,日本三菱财阀奴役的劳工是最多的。

  三菱财阀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主要以重工业和运输业为主,它垄断了日本的海运业。太平洋战争期间,也是由三菱财阀运输战争物资。经过中方多年的据理力争,2020年12月7日,日本三菱公司终于向二战被掳山东劳工谢罪赔偿金,决定以基金的方式补偿30名劳工遗属每人10万元。

  “我到现在都认为日本三菱的赔偿方案欠缺诚意,由于种种原因,截至目前仍有不少劳工遗属拿不到这笔补偿款。”韩建平告诉记者,他希望日方能正视历史,真诚地主动道歉赔偿,同时也要做好继续与日方斗争下去的准备,一定为山东被掳往日本受害劳工维权到底。

韩建平和老伴杨宝丽

  05继续维权到底

  为了维权,韩建平粗略算了算,多年来林林总总的花费超过了50万元,付出的辛劳更不计其数。有些劳工家庭情况很差,家属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只是震一下铃,他再给他们打回去,有时候一个月的电话费就有500多元。

  事实上,有很多人不理解韩建平,甚至包括他的老伴杨宝丽。

  “有人说他是为了名、为了利,但是这么多年,他领回来的荣誉的确不少,他是‘山东好人之星’‘济南市道德模范’……但也只见他不断往外掏钱,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更是没空管,心思和精力全都扑在为劳工维权上。”杨宝丽一边抱怨又一边心疼,“后来想想,没办法,由着他去吧,他又不是去做坏事。”

  老伴儿多年的辛苦付出韩建平都看在眼里、埋在心里,他跟记者说,“如果不是有她,我也不可能坚持那么久。”最近几年,在韩建平的影响下,杨宝丽也跟着他一起做公益,遇见不被劳工遗属理解的时候,她也会为韩建平打抱不平。

  前段时间,韩建平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对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身份向往已久,说起自己的女儿在大学期间第一批入党时倍感骄傲。

  “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神圣的使命。”韩建平认为,“或许这就是我的使命,有生之年义务为被日军掳掠劳工维权到底,让后人不要忘记历史。毕竟,对于那些劳工来说,道歉以及日方承认历史才是最重要的。”

责编:马洪震

审核:丁厚勤

责编:丁厚勤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