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08/04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手机查看
山东港口青岛港:“东北亚第一”这样炼成
“一体化”协同发展三年来,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六,港产城融合发展跃上新台阶,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
东经120°19′,北纬36°04′,这里是东北亚最繁忙的港口——山东港口青岛港。全球最大2.4万TEU集装箱巨轮来去自如,几乎平均每一秒都有一个集装箱在这里装卸。
时间拉回到三年前的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成立,四大港口合而为一,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这不仅是一场改写航运市场格局的大整合,也是作为龙头的青岛港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开始。
三年来,依托一体化的更大平台,青岛港突破传统港口发展瓶颈,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在疫情冲击全球港航业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货物吞吐量接连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赶超釜山港,跃居世界第六;新增航线55条,增速创下历史之最,航线总数达215条,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班列达到67条、内陆港达到28个,海铁联运箱量年均增幅14.2%,连续七年稳居全国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
港口能级之变
港口一体化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乘法效应,这在港口最核心资源——航线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后,过去彼此竞争的四大港口集团进入协同发展的“深水区”,新开的国际航线资源向青岛港倾斜,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则共享青岛港的国际航线资源。航线、运力、客户等资源的统一调配,给青岛港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量和更稳固的枢纽地位。
一个细节可以印证青岛港日益稳固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青岛港三年新增55条航线,步入航线增长最快的时期,许多航线将青岛港作为中国北方唯一挂靠港。
在全球疫情形势反复、港口拥堵加剧、船舶持续晚班停班等不利因素下,青岛港发展路径更加明确,聚焦保通保畅关键节点,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为腹地企业构建起全球通畅的交通网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7月7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承制的两辆双层不锈钢铁路客车顺利装上“达飞费德里奥”轮,搭乘北美特快专线发往加拿大。天津制造的铁路客车“舍近求远”从青岛口岸出口,体现的正是青岛港布局的“一带一路”RCEP航线和北美特快专线航线组群优势。
在拓展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同时,青岛港还与省内兄弟港口之间形成一种“微循环”,加速释放一体化倍增效能。
今年,青岛港携手日照港成立山港融平台,实现矿石、焦炭业务一体化运营,显著增强干散货市场竞争力、话语权;董家口港区与日照港石臼港区实现拖轮互派;联合航运集团成立“山港快线”专班,打造专属堆场,累计开通7条外贸内支线,上半年助力航运集团完成箱量18.8万标箱,同比增长51%。这样美美与共的景象,在港口“诸侯纷争”、同质化竞争的年代完全不可想象。
集装箱是迈向国际枢纽大港的标志。不久前,青岛港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山东港口集装箱一体化运营也进入实质性阶段。青岛港提出实现集装箱发展“五个新突破”——融合发展新突破、内贸发展新突破、航线枢纽新突破、效率服务新突破、码头能力新突破,发挥集装箱码头一体化运营的能力叠加优势,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港口能级之变已充分显现。三年来,青岛港吞吐量一年一个大飞跃,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8.9亿吨,年均增幅4.5%,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6966万标准箱,年均增幅6.6%;全球排名也一年一个新台阶,货物吞吐量接连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赶超釜山港,跃居世界第六,入选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前三甲。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波罗的海交易所提供支持的《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东北亚报告(2021)》显示,在17个样本港口中,青岛港综合得分最高,釜山港次之,天津港第三。
港产城融合之变
青岛是一座港口上的城市,港口是城市最大的资源禀赋。一体化之初,港口整合曾引来诸多担心和不理解,比如原有港口利益会不会受损,地方经济发展会不会受影响。
事实证明,一体化绝不是零和博弈,港口在青岛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只有强化,没有削弱。港口项目的巨额投资拉动,港口对产业资源的“磁石效应”,港口在金融、贸易、航运新领域的发力,都让港与城的关系更加紧密,让港产城融合发展跃上新台阶。
港口项目投资大、辐射广、拉动强,向来是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压舱石。据统计,青岛港三年来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51.5亿元,建成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液体化工码头等12个泊位、44个油罐、158公里管线、26个粮食筒仓,新增年通过能力4316万吨、130万标准箱,原油仓储能力296万立方米,原油管输能力1600万吨/年,粮食存储能力26万立方米。这些码头、仓储、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对外开放的载体平台。
当前,青岛正在重点打造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24条产业链,几乎每一条产业链都离不开港口这个“万能接口”。无论是服装、轮胎、家电、家具、动车组等优势产品出口,还是原油、矿石、橡胶、天然气等大宗原材料进口,绝大部分都依赖港口物流枢纽的有力支撑。
对青岛港而言,做足港产城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和港航业态,把港口产业链延伸到金融、贸易、航运、物流等增值服务领域。
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集装箱部落”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引入商业、办公、餐饮、娱乐等综合业态,这是港产城融合发展驱动老港区、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的生动缩影。今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全面开工,山东港口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加快高端产业要素在青岛集聚。
依托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金融、贸易、航运、临港产业、文旅等港口经济正在全面兴起,激活了城市的新一轮发展动能。在金融方面,落地粮食、原油等7大类货种融资业务,融资超45亿元,启动船舶交易、跨港区原油质押、期现联动服务等新业态,成立期货公司,设立百亿级陆海联动产业投资基金,金融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在贸易方面,落地保税原油混兑业务,启用中国北方首个低硫燃料油期货指定交割库,2021年完成船供油40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在临港产业方面,落地总投资80亿元的建邦球团、渤海粮油等3个项目;在冷链物流上,持续发力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开通3条东南亚水果快航,完成冷箱257万标准箱……
港与城的关系由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城市是港口依靠与扩张的支柱,港口的每一次发展跃升更深刻地改变着城市面貌。
智慧绿色之变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智慧绿色一定是青岛港的底色。
疫情之下的欧美大港出现史无前例的大拥堵,而青岛港则是另一番景象,大船进出从容,货物流转有序,频频创造世界级的接卸纪录。
60.18,14.2%,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0.18自然箱,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7.76自然箱,效率一举提升14.2%,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成绩的取得,源于一个变得更“聪明”的港口。三年来,“连钢创新团队”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奋力攻坚,加快国产化替代攻关,构建自动化码头标准体系。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等6项技术的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试验段、自动化桥吊一对多远程监控系统等相继落地,在世界港口科技最高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岛印记。
不只是自动化码头迭代升级,传统码头的变化也突破想象。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公司,全国首个全系统干散货智慧码头刚刚投入运行,打造了干散货自动化作业经验可复制、方案可推广、机种全覆盖、管控全方位、监测全时段、稳定全过程的“山港样板”,蹚出一条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升级之路。曾经驾驶卸船机、门机、堆取料机的“蓝领”,摇身一变成为坐在中控室远程操作的“白领”。曾经作业现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运矿不见矿”。
在吞吐量稳步增长的同时,青岛港的碳排放强度不升反降,答案就在于码头上新添的几样“秘密武器”——总面积超过3900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高达31米的风力发电机组巍然矗立,往来穿梭的氢能源集卡在港区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这个传统能源消耗大户正逐渐蜕变为新能源“代言人”。青岛港通过引入光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建成自动化码头陆上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营全国首座港口加氢站,全力打造全智能零碳码头,让海岸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蓝图已绘就,未来更可期。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目标,一个百年港口正不断书写新的传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