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情系民生谋福祉 履职尽责促发展——省政协提案助推山东社会建设

2022

07/03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责任担当,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着力在如何落实好“双减”政策、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高质量医养结合等民生实事上积极建言,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双减”政策落地需多方协同合作

  落实好“双减”政策,不仅是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必然要求。省政协委员、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郇梅建议:

  (一)强化学校内部教育。全链条打造高品质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要有精准的课堂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超不偏。要有精细的教学策略,采用差异性的学习方式和动态评价方式,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丰富教学互动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学校制定作业管理相关办法,建立标准的作业公示制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认识,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要以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普及宣讲,以增进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在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区应当建设并运作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支持的公共服务。在社区建立儿童成长站,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有利于儿童思维训练的相关课程以及社区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剪纸、编织、草木染等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儿童的家国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校内外相结合。将教学空间由静态的课堂和教材转换到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让孩子“走出去”,到特色景点、田间地头接受“再教育”,不仅“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在研学活动中,以体验性和探究性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和闭门读书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生成、发展。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将红色文化教育加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走入到红色文化基地中去,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解决群众“看病难”

  目前,我省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居中游水平,专科声誉处于中下游水平。老百姓去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为此,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建议:

  (一)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对已布局建设的省级综合、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打造优质医疗资源集群。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以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支持其到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如鲁西菏泽、鲁北德州等)建设分支机构,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二)建设现代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标准化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快建设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具有多院区的大型公立医院在主院区以外,新建或改扩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点加强疫情救治能力建设。县域内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设独立感染楼、传染楼,实现院区“平战结合”。

  (三)建设高水平医联(共)体。以市区为规划单元,根据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由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组建城市医联体(医疗集团)。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县级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在中心镇、特色镇卫生院规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确保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在医联(共)体内部,组建共享中心,构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模式。

  (四)建设高水平智慧医院。加快建设5G医疗实验网,推广移动端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加快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发应用。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尽快建成一批示范引领的智慧医院,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推进高质量医养结合 守护最美“夕阳红”

  推进高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佳方案,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克文建议:

  (一)完善医养标准体系。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力量建立统一的失能鉴定标准和护理服务标准,指导保险机构精准测算、建模,以鼓励保险机构设立丰富的长期护理保险险种,完善保险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医养相关规范、标准,加快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使医养结合产业实施有依、考核有据。

  (二)加强财政扶持。政府在医养结合方面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定统一的补贴标准并依规实行。同时,鼓励开办公建民营等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体,确保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享有相同优惠政策。将有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并完善监督机制,防止利用医养便利套现。

  (三)创新服务模式。积极调动各级、各层次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做到多层次医养的有机结合。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成立无床位的医养公司,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实施智慧“居家医养”的上门模式;可以鼓励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医养”的分散模式;可以鼓励家庭采用“签约医生”的个性化养老模式等。

  (四)加强专业人才保障。鼓励高校或专业学校开设医养结合的相关课程,并与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输送计划,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与供给模式。鼓励建立合理的收入调整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将编制、职称晋升、收入结构、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挂钩,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获得感。通过招募社会义工、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医养事业中。

  (五)构建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协调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在机构之间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互通互用、信息共享,并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同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老年人信息数据库,推动各行政部门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与共享,实现实时监测、动态管理与服务。

  (□通讯员 蒋琳玮 记者 魏然 整理)

责编:

审核:张明月

责编:张明月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