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感受博物馆与书籍碰撞的力量!“倾听黄河·书香市中”之“阅读博物馆”活动启动

2022

05/1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博物馆将人类文明之光汇聚一堂,平等地、无差别地向每个人传递着历史。书籍是历史的记录者,将过去那段光辉的岁月用图文的形式铺陈在我们面前。当博物馆遇上书籍,它们的力量足以“影响世界”。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力量”。以“鉴往知来,博物市中”为主题,市中区委宣传部、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市中区图书馆继续推出“倾听黄河·书香市中”系列活动,携手山东各大出版社推出“倾听黄河·书香市中”之“阅读博物馆”活动,开展“读书人”阅读招募活动。当书籍遇上博物馆,不仅仅是多几张照片、几段文字,更是多了一份历史的见证、古今的沉思、文化的传承与自信。

  5月13日起,发起“阅读博物馆”之“读书人”阅读招募活动,同步发布各大出版社推荐图书。参与阅读的“读书人”可自选推荐书目中内容,将读书音频(3分钟之内),或视频(3分钟之内),或100-1000字之内的书评或感言进行投稿,也可讲述与推荐书目有关的读书故事等;同时征集推荐书目的读书闯关题,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择优进入有奖竞答题库。

  参与者可将作品文件名注明“书名、读者姓名、年龄、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后四位”,并发送至邮箱:DSR20220423@126.com

  5月18日,活动将对作品进行择优奖励,获奖读者可于5月18日后至山东书城指定位置领取荣誉证书、图书《市中文物建筑图册》等奖品。

  山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明天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山东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友谊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10家出版单位共同参与此次读书活动,助力打造书香泉城。

  1.《博物馆奇妙夜》

  作者:柳霞

  出版机构:山东友谊出版社

  本套书按照史前至清代的历史时间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如贾湖骨笛、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杜虎符、秦铜车马、三彩骆驼载乐俑、钧窑月白釉出戟尊、翠玉白菜等40余种,以文物自己讲述亲历过往的方式,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带给孩子文物自身亲切本真的一面。精美的手绘插图,高度还原国宝外观,用卡通形象,拉近传统意义上古板的文物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在加深对文物了解的同时,与国宝对话,走进历史和古时人们的生活,从而对凝结着思想价值的文物心存敬意,增加对美的感知,亲近并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地理范围广,知识面广,包含国内多个省份博物馆中的重要馆藏,在介绍文物知识的同时,介绍当时的历史故事、名人小传,造字由来等。

  趣味性高。语言生动幽默,在介绍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了大量历史故事,可读性强。有益提升孩子对历史、文学、美学等方面的兴趣。

  【书摘共读】

  2.《藏在课本里的“博物馆”》

  作者:王竹馨 陈邦喜

  出版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

  课本是很多同学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但很多同学可能并没意识到,我们的课本里还藏着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里珍藏着很多宝物。这些宝物上的每一种工艺、每一处匠心,都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息息相关。走进这座“博物馆”,内容广博的国学知识,层出不穷的传奇故事,仿佛明朗夜空中的流星雨,从天而降。

  这些宝物不仅有“记忆”,更有“灵魂”。谁创造了它们?它们后来又有怎样的经历?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们发挥过什么作用?通过这些“宝物”,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语文、历史、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更能培养卓越的发散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获得积极的成长力量。

  【书摘共读】: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张申碚 赵晓构《宇宙生命之菜》

  世界上有一群人很特别,他们非常喜欢捡石头。他们捡的这种石头并非地球本身所有,而是来自天外,这就是陨石。这些到处寻找陨石的人,被称为"陨石猎人"。这些"陨石猎人"往往会关注天文信息,一旦得知某地会出现流星雨,他们就会赶赴当地收集陨石,有的甚至还到荒漠、森林、戈壁滩上徒步找寻,其热衷程度可见一斑。有研究者统计,每年掉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数量很少,其中近七成会落在海里,另外三成中的绝大部分则会落在广袤的无人区,所以每年能被人们拾获的陨石数量非常少。

  一般的陨石收藏者,仅仅是将陨石作为一种奇石加以欣赏,但对研究者而言,陨石的品种和来源才是关注的重点。陨石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的科研价值。陨石能够提供的科研信息非常多,其中有些信息是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当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首先必须保证找到的陨石是真品。

  3.《文物里的故事》

  作者:金陵小黛、王征彬

  出版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

  “文物里的故事”丛书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国汉、唐、宋三朝的经典文物,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讲述它们的由来、历史影响、文化底蕴等。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丛书共三册,分别是《惊艳了时光·汉代文物里的故事》《繁华如梦·唐代文物里的故事》《美了千年·宋代文物里的故事》。本丛书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除了具有内容丰富、知识全面、话题感强、阅读轻松的特点,还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以及可以涂色、连线、做选择的互动小专题,帮助大家读得下去、动得了脑、上得了手,真正让原本“沉默不语”的文物变成“能说会道”、生动鲜活的可爱“精灵”。

  【书摘共读】:

  古代帝王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为避免出错,通常需要借助一种信物,这种信物被称为“兵符”。因为古人以虎为百兽之王,为了鼓舞士气,兵符被刻制成了老虎的模样,因此,兵符又被称为“虎符”。比较有趣的是,“虎符”倒过来念就是“伏虎”,恰好就是虎符的形状。虎符是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盛行于战国、秦、汉。

  虎符大多是用青铜所铸,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制成的。虎符纵剖为二,由帝王和将帅分别保管。以右为尊,右半由帝王保存,左半则交给统兵的将帅。据《汉书·孝文本纪》载:“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在一位将军准备征战沙场之前,他必会收到帝王的诏书以及另一半虎符。只有当左右两半虎符先“合符”,并严丝合缝后,才能称为“符合”,将军便可以带着士兵浩浩荡荡地出征。我们现在表示切合、相符、匹配时,所用的“符合”一词,就来源于此。而 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便是西汉时期的齐郡太守虎符。

  难得一见的完整虎符

  齐郡太守虎符成合出土,保存完好。它长 5.8 厘米,宽 2.2 厘米,高 2.4 厘米,是一只呈伏卧状的迷你小老虎,只有巴掌大,与我们现在拆的盲盒娃娃差不多。它的耳朵圆圆的,鼻梁有点宽,嘴巴微微张开,怒目圆睁,短短的尾巴蜷缩在身后,形象十分生动。

  《繁华如梦·唐代文物里的故事》

  深有寄托的昭陵六骏

  每个朝代往往都有精彩的起源故事,唐朝也不例外。如果要选择相应的文物讲述唐朝的起源故事,昭陵六骏浮雕石刻称得上不二之选。

  贞观十年(636 年),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伴 20 多年的长孙皇后病逝,时年 36 岁。李世民十分悲痛,下令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zōng)山上大规模修建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的陵寝——昭陵。在相关诏令中,李世民强调,希望将他在创业阶段所乘战马按照真实的样子雕刻出来,置于昭陵左右。这组精心设计、充满深情的宏大石刻,就是后来被置于昭陵北面司马门内的六匹骏马,后人称之为“昭陵六骏”。

  在李世民之前,将战车、战马作为陪葬品埋入陵寝的帝王不在少数,但把生前所乘战马刻石竖于陵内的,绝无仅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昱(yù)曾作《唐太宗骏马图》一诗,其中写道:“当时奇骨济时艰,驾驭尽入天人手。隋家再世俱凡庸,不知肘腋生英雄。晋阳奋起六骏马,蹴踏人海波涛红。帝王一出万邦定,干戈四指群小空……”面对威武雄壮的昭陵六骏,大概不只李世民会感慨万千,即便是千百年后的人,也难免会被他开创辉煌帝业的英雄豪情所感染。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穷奢极欲,渐失人心,各种反隋势力风起云涌。面对隋朝的土崩瓦解,大业十三年(617 年),身为隋朝著名将领的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带领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加入了反隋的行列,并很快攻取隋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拥立杨广之孙杨侑(yòu)为帝。大业十四年(618 年),在得知隋炀帝于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弑身亡后,年轻的杨侑禅位于李渊,唐朝由此建立。不久,李渊进封李世民为秦王,令其统兵平定各方势力,以期尽快完成统一大业。

  《美了千年·宋代文物里的故事》

  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

  我们现代人对别人表示感谢的时候,通常会用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假如想再正式点的话,最多也就是当面感谢或发个邮件吧!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古人想要表达谢意,那就得认真地写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极有可能辗转数月才能到达对方的手里,想必收信人读来也会感慨万千。很多古人的信札也随着岁月的洗礼,渐渐地成了文物,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后人至今还能读出字里行间的温情。

  《信宿帖》就是其中之一。写信人是韩琦,收信人是欧阳修。《信宿帖》是韩琦感激欧阳修为其作《星锦堂记》的谢启。这封信不仅承载了文人之间往来的段佳话,而且展示了北宋时期的书法风貌。

  衣锦还乡?北宋名相韩琦不以为然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相十较、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这样,韩琦兢兢业业几十年。到了1068年,某天韩琦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花白的头发与胡须,感慨万分:“啊!原来我已经这么老了!”说完这句话,韩琦做了个重大的决定,于是他去拜见了宋神宗:“官家啊,臣年事已高,想引退还乡,回相州(今河南安阳)养老。”宋神宗听慌了,韩琦这么好的辅佐大臣就这样申请退休了?这可不行!神宗几乎是用恩求的语气对韩琦说道:“韩卿啊,可否多留几年?”······

  4.《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述体的文化史记》

  作者:武斌

  出版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现存的沈阳故宫,作为一代王朝的胜迹,保存着那一段历史的辉煌故事,它们是那一段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是一个传奇的具象的表征。在这些历史记忆中,不仅仅有征伐与战争,惨烈与悲壮,英雄豪迈与气壮山河,不仅仅是铁与火的历史,而且也有哀婉动人的爱情、美丽如画的传说、兄弟阋墙的扼腕、风情独特的民俗。走进沈阳故宫,接受历史的教导,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之境。

  【书摘共读】

  大美之境——清王朝的发祥之地与精神故乡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市,有一座辉煌巍峨的古代建筑群,这就是当年的盛京皇宫,如今叫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建成已经将近四百年了。在这座巍峨而壮观的皇家院落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清朝前期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四百年间,它本身也历尽沧桑,一直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同行。

  四百多年前,努尔哈赤父子率领八旗雄师,从赫图阿拉那偏远的山寨出发,迅速崛起于辽东大地,金戈铁马,炮火硝烟,东征西伐,横扫千军,最后定都沈阳,创建了一个与明王朝相抗衡的清王朝;就是在辽东大地活跃的短短几十年间,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创造了一个弱小民族成就霸业的传奇。而现存的沈阳故宫,作为一代王朝的胜迹,保存 着那一段历史的辉煌故事。历经几百年的沧桑,沈阳故宫已成为那一段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成为一个传奇的具象表征。

  沈阳故宫是清朝前期营建和使用的宫殿,是目前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都城和皇居的营建上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制。宫殿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特别注重规模建制,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当年汉王朝初定天下,萧何负责营建都城和宫殿,刘邦埋怨他建得过于豪华。萧何回答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所以,中国历史上的都城和皇宫往往都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5.《国色——最美的中国画卷》

  作者:刘曦林

  出版机构:山东美术出版社

  《国色》,既是中国画的颜色,亦聚集了千年中国的风神秀韵,更体现出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趣。“画是无声诗”“内美静中参”,那些斑斓明丽的花鸟人物、金碧灿烂的千里江山,那些酣畅淋漓的水墨、空灵蕴藉的留白,无不点染出最美的中国诗篇。

  本书精选了中国历代最具代表性的卷轴画精品76幅,予以高清原大局部展示,并辅以精彩点评,以直观的方式昭示中国画的风神秀韵,领略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摘共读】:

  6.《孔府珍藏》

  作者:刘曦林

  出版机构:山东美术出版社

  历代以来,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孔府文物又是承载儒家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研究、再设计,抽取其中代表儒家文化的设计元素,形成成套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儒家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孔府珍藏》精选了孔府遗存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入藏的部分考古新发现及征集的社会流散文物,包括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碑帖等7类,资料丰富且珍贵,其中大部分珍品从未面世,这是对孔府藏品最全面系统的一次整理出版。本书图文并茂展示了孔府中留下来的衣服、佩饰、餐具、衍生公画像,并配以相关文字介绍相关物品,能够让读者在学习孔子文化的同时了解孔家一脉平时的生活、学习。对了解孔府给予一个更深入、更详实的图文概况,从而揭开孔府对世人的神秘面纱。

  【书摘共读】:

  7.《我的科普图书馆》

  作者:林育真 闫冬春 许士国

  出版机构:山东教育出版社

  《我的科普图书馆》(第一辑)包括《超能力神奇蜘蛛》《海中之王--鲨鱼》《成群结伙的蚂蚁》三册,献给喜欢科学、勇于探索的孩子们。你想过吗,蜘蛛到底是怎样的一类动物?万千蛛网各有何种特色?鲨鱼具有什么样的奇特结构和神奇能力,使得它们成为“海中之王”?蚂蚁又靠什么互通信息?为什么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快捷有效?……相信阅读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本书通过300多幅丰富多彩的高品质照片让你身临其境,近距离感悟生命世界的精彩。灵活多变的排版形式,从阅读的视角出发,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保持高昂的兴趣。妙趣横生的语言和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故事,为你提供了科学的探索路径。用纸讲究,采用高质量环保油墨印刷,呵护你的健康。开本大小适合,兼顾牢固性与易翻阅性,方便你阅读欣赏。

  【书摘共读】:

  《超能力神奇蜘蛛》

  蜘蛛与昆虫,区别在哪里?

  许多种类蜘蛛的大小和一般昆虫差不多,它们的身体分节,附肢(例如步足)同样也分节,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称为外骨骼)保护着。由于具有这些共同特征,所以蜘蛛和昆虫同属于节肢动物。

  那么,蜘蛛和昆虫是近亲吗?不,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蜘蛛和昆虫的区别很明显:昆虫头部都有2根触角,成体昆虫胸部还有2对翅、6条腿;而蜘蛛既没有触角也没有翅,腿则是8条。蜘蛛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腹部外观不分节;而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腹部分节明显。

  蜘蛛和昆虫不但身体外形差别明显,它们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也有很多不同。按照动物分类原则,蜘蛛不属于昆虫类,属于蛛形类。

  现今全世界蜘蛛家族成员有4万多种,它们由大约4亿年前的原始蛛形类祖先进化繁衍而来。要说哪类动物和蜘蛛沾亲带故,就起源来说,蝎子才是蜘蛛的近亲,蜘蛛和昆虫虽然都属于节肢动物,但只能算是远亲。

  蜘蛛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在嘴的前面,叫螯肢;第二对在嘴的两边,叫触肢;其余四对叫作步足(就是腿),步足上生有软毛和感觉毛,足的末端有脚爪。

  蜘蛛身体结构有两大特点,就是具有毒腺和丝腺。毒腺能够分泌毒液,丝腺能够分泌丝液。毒液通过螯肢导出,丝液通过吐丝器喷出。无论就身体构造还是生态习性来看,蜘蛛都属于动物界的另类。蜘蛛依靠自己奇特的身体结构,一生全靠捕食其他鲜活动物填饱肚子,从不吃动物尸体或腐肉。小小蜘蛛竟然有大大能耐把抓捕到的活生生的动物吃进肚子里,它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成群结伙的蚂蚁》

  蚂蚁是昆虫世界中的一个大族群,是膜翅目蚁科昆虫的总称。

  昆虫族群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多万种,分布十分广泛。然而,其中有些昆虫类群我们平常很难看到,有些类群就连名称都很少有人知道。至于蚂蚁家族,虽然身微体小,但由于族群繁盛,“蚁丁”兴旺,人们几乎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地球上除了南北极和终年积雪不化的高山外,到处都有蚂蚁的足迹,都有成群结伙的蚂蚁在活动。因此,说起蚂蚁,几乎尽人皆知。

  蚂蚁体形一般很小,小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忽视它的存在。是的,就一只蚂蚁来说,确实很渺小,很不起眼,但千万别小瞧蚂蚁,早在7 000万年前世界上就已出现原始的蚂蚁,它们和恐龙几乎同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比人类的历史早得多。时至今日,躯体庞大、力量超群的恐龙早已灭绝,而微小的蚂蚁却依然族群繁盛,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蚂蚁王国”。目前,全球已知蚂蚁物种超过12 000种,我国有记载的蚂蚁接近1 000种,至于每种个体的数量就难于统计了。

  你想过吗,为什么蚂蚁到处都有?为什么它们长盛不衰?

  答案很明确,因为蚂蚁是成群结伙的昆虫。一只蚂蚁很弱小,一群蚂蚁却很了不得。可以说,群体才是蚂蚁生存的单位。

  奇特无比的社会性昆虫

  在昆虫世界中,有少数种类(如蚂蚁、白蚁和蜜蜂等)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各自分散生活的昆虫,它们联结成巨大的集群共同生活,由成千上万个体组成“王国”,群中个体分担不同职责。这类昆虫的群体结构与职责分工,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组织状况有可比之处,因此,这种集群共同生活、分工合作的昆虫类群就被人们称为社会性昆虫。

  一群(或一窝)蚂蚁,相当于一个小“蚂蚁王国”,群中必定有蚁王、雄蚁和工蚁三个不同职责类群(又称“品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级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职能都有明显区别,这个特点是判断是否为社会性昆虫的首要条件。

  蚁王品级最高,个头最大,腹部圆鼓鼓;雄蚁体形比工蚁大;通常工蚁个头

  最小,品级最低,而且全是无生育能力的雌蚁。身体微小的蚂蚁,演化为成群结

  《海中之王——鲨鱼》

  鲨鱼家族赫赫有名,几乎无人不知。为什么?因为鲨鱼家族中“精英”辈出,震惊世界。例如:全球体形最大的鱼;世界最大的掠食者;水世界游得最快、潜得最深、跃出水面最高的鱼;有的鲨类即使在暗无天日的深海也能精准地捕食;真正武装到牙齿的鱼;最具攻击性连人类都敢吃的鱼;长相极为奇特就像

  外星来客的怪鱼……凡此种种,我们都能在鲨鱼家族中找到。

  这样的鱼类家族,无需加封,自然高居于“王者”的宝座,值得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古老凶猛的鱼类——鲨鱼

  鲨鱼是一类古老的动物,在距今4亿年前的海洋中已经出现了最古老的鲨鱼,也就是说,鲨鱼的出现比恐龙还早1.75亿年。恐龙早已灭绝,而鲨鱼至今还繁衍不息。当地球的陆地上还没有任何陆生动物时,第一批鲨鱼已经在世界的大洋中称王称霸了。

  说鲨鱼是古老的鱼类,还因为一些现在生活的鲨鱼和远古生存过的鲨鱼很相像,甚至就连和恐龙同时代的原始鲨鱼,外形看起来也很像现代鲨鱼。这也就是说,亿万年以来鲨鱼体形改变很少,从远古鲨鱼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防护和捕食能力,它们的生存能力极强,并没有随岁月变迁和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的身体结构。它们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其外形并没有多大变化,大体上还保留原有的形态特征。这是鲨类最引人注意和值得探索的特点。

  当恐龙出现在地球上之前,鲨鱼早已存世,经过漫长的进化,鲨鱼已经居于鱼类金字塔的顶端,海洋中所有鱼类,几乎都害怕鲨鱼。

  鲨鱼是史前时期以来极少数少有变化的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类群之一。谁要是认真观察过一条鲨鱼,都会说,它简直就是“活化石”。

  8.《名画中的隋唐史》

  作者:章雪峰

  出版机构:山东文艺出版社

  一共十八幅名画,有石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有人物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有山水画《游春图》等。本书以画读史,着力于发掘名画背后潜藏的历史信息,在赏析名画的同时分析当时创作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以史鉴画,在追溯本源、还原历史的同时解锁名画的幕后花絮。作者以还原现场的形式再现画作的创作背景,展开与创作有关的有趣故事,名画创作过程中的种种疑点也在历史的画卷中一一铺开。文笔秉承一贯的轻松幽默风格,趣味性强。

  【书摘共读】: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人一起,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欢度上巳节。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之后,众人要求王羲之为结集的诗集写一篇序。王羲之于是乘醉提笔,信笔而书,如有神助,最后写了28行、324个字,笔法遒媚劲健,遂成绝唱,铸就“天下第一行书”。

  传说王羲之酒醒之后,曾多次重写此序,希望达到更佳效果,但最后仍然是以第一次微醺时所写的版本为最佳。对于此帖,王羲之“亦自爱重,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可是,王羲之的这位七世孙智永,后来出家为僧,没有子嗣,所以将《兰亭集序》传给了自己的弟子、永欣寺僧辨才,“智永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付弟子辨才”。

  辨才此时此刻还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个书生萧翼,正是为此而来。萧翼在此前大费周章、费尽心机地要讨得辨才的欢心,正是为了这一刻,他终于听到辨才亲口说出了“兰亭”这两个字!

  于是,萧翼再次按捺着心中的狂喜,佯作大笑说:“几经战乱,真迹哪里还有可能保存下来?肯定是复制的伪作了。”辨才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掉入彀中,辩解道:“我师父在世时,珍重保存,到去世之时才亲手交给我的。来源清楚,传承有绪,怎么可能是伪作呢?你明天来,我让你看真迹。”

  第二天,萧翼果然就见到了辨才亲自从屋中房梁上取下的《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此时明知是真,却故意指指点点,说其中有瑕疵,仍然认为是伪作。此帖辨才本是传自师父,当日师父说真,他自然也就以为是真,此时经萧翼一番指点,倒也有些疑心,于是就随手将真迹放在书桌上,供自己进一步鉴别和临帖之用,不再放到房梁上去了。

  萧翼要的,就是这个机会。几天之后,萧翼等到一个辨才外出赴宴的机会,他独自来到寺中,对辨才的弟子谎称自己的衣物落在辨才房中。

  弟子见师父老友来取衣物,亦不起疑,于是打开房门,让萧翼轻轻松松、堂而皇之地取走了《兰亭集序》的真迹。

  9.《国家宝藏》

  作者: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出版机构:中信出版社

  国家宝藏,一句荣耀,一种隽永,一生传承。《国家宝藏》是央视综艺频道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定制授权同名书籍。

  这是一本沉淀中华文明的记忆之书。九大博物馆馆长甄选27件镇馆之宝,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江山图》的壮美中一窥先人背影,聆听“曾侯乙编钟”奏响的华夏正音,感悟“越王勾践剑”千秋不朽的中国剑魂……

  于蕾、吕逸涛主编的《国家宝藏》是一部国人智慧的集成之作。文物铭记过去的历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数十位国宝守护人无论职业背景、性情性格、学术成就,他们与27件国宝命运交织,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每一位国宝的创造者、挖掘者、守护者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

  这是一本文物知识普及的收藏之作。书中全部内容经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专家亲自审校修订。书中收录大量节目未播出内容,结合史料文献和专家研究成果,梳理文物知识,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人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书摘共读】:

  10.《博物馆里的中国》

  作者:宋新潮 潘守永

  出版机构:新蕾出版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这里的文物会“说话”,每一道纹饰、每一种工艺,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之一。通过文物,我们不仅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还能体会到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怎样的好奇去探索发现。我们走进博物馆一起去看一看吧,通过认识一件件国宝来了解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责编:

审核:马梦瑶

责编:马梦瑶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