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玮佳 蔡溦 周溪琳 济南报道
几乎每一个小区,都会有一个收捡可回收废品的老人身影。他们忙碌于小区垃圾箱、废品回收处,寻找废纸壳、淘汰的家具以及任何他们认为还有一些价值的废弃物,收到一个隐蔽的角落等待变卖。他们成为小区生态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摩擦也伴随而来:有物业因老人高频率占用电梯而向其收取高价电梯使用费,有老人因把废品放在家中、家周而引发的邻居的不满,有子女因为无法理解和容忍父母这种行为而造成家庭不和。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与几位“捡垃圾“的老人们进行了交流。
缺乏安全感的“老漂族”
今年65岁的李华(化名)和妻子几年前为了女儿从老家济阳搬到了济南,属于典型的“老漂族”。老两口找了一份校园清洁工兼职,加上原有的退休金,每月总共能收入7000多元。即便如此,俩人还是勤劳地在校园里捡空瓶子和废纸箱卖钱,一个月又多挣1000来块钱。“老两口可是闲不住,从一大早就起来忙活,满校园的捡(废品)”,他们的邻居徐女士说到。
李华夫妇对记者坦言自己有养老焦虑:老两口打算在济南养老,但他们的济阳户口会让看病成为异地就诊,报销比例比普通济南市民要低;一旦罹患大病,医药费就构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老人们并不想把这部分重担都压在女儿身上,因此趁着健康,能多挣一点钱是一点,顾不上是否体面了。“往前一步是漂泊,退后一步是空巢”。在济南,像李华夫妇一样的老人有很多,他们为照顾孙辈、支持儿女事业,在晚年的时候,“候鸟式”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这类老人往往自带使命感:别给儿女增加负担,还要继续创造财富。同时,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又普遍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
用关爱与温暖劝导“问题老人”
每天下午6点多,家住在济南森林公园附近的侯老太太就准备出门,去周边几个垃圾站点“巡视”。只要不刮风下雨,老太太都准时出门,“溜达这么一圈,足有一万多步,既健身还能捡到宝贝,一举多得!”
侯老太太是从淄博过来帮小儿子照看孙子的,七十多岁的她身体健朗,退休工资有4000多元。说起“捡垃圾”,候老太太解释:“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生活,有些东西还能使用、还很新,扔了可惜,我就捡回来攒着,万一哪天能用着呢。”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侯老太太家中看到,各式纸箱子被折得整整齐齐,有两米多高,而阳台则被各种废旧塑料瓶填满。东西越积越多,侯老太太70多平的房间早就放不下了,她便开始堆在自家门前的走廊上。记者刚刚找到她家时,只能侧身从纸箱子的缝隙中穿过去敲门。“你们放心,现在疫情期间,我回家就洗手的,家里这些纸箱子我也都消毒。” 侯老太太指着用了一半多的84消毒液告诉记者。
候老太太的纸壳子,一层层靠在一面墙上
谈起母亲爱捡废品的事情,侯奶奶的儿子贾先生直叹气:“以前母亲和我们同住,但是逐渐垃圾堆满屋,她也不卖,就是这么攒着。我们也很无奈,就在楼下又给她租了一个房子让她单独居住……我们也经常劝告她捡回来的垃圾不干净,但是她宁可都消毒一遍,也不肯放弃捡垃圾。为此也影响了邻居的生活,我们也很愧疚。”贾先生回忆,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会给孩子们用布料做点衣服,用废弃的铁皮做个玩具,“小时候拿到母亲做的玩具,虽然不够精美,但是感觉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所以满心骄傲。那时候觉得好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就成了累赘了呢?所以现在看见母亲还一直捡拾废品,也不忍心说她,怕说多了她伤心,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小区里也经常有人投诉,担心纸箱子烧着引发火灾,安全隐患非常大。”中海国际社区物业的吕经理表示,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只能一边协调邻居们的谅解,一边劝导老人。吕经理表示,捡拾垃圾的老人普遍集中在空巢老人、或是有囤积癖、小脑萎缩等病症的老年群体中,因此,物业工作人员经常会去这些“问题老人”家里看看,一起哄着老人把东西推走卖掉,再陪他们说说话、解解闷。“只要让这些老人不感觉到孤独,应该就不会再去捡垃圾了。”
专家:引导老人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
“这是谁的床垫?不要我就拉走了啊!”在历下区一处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区的垃圾点旁,一位高瘦的老人高喊了一声,看周围没人回应,吃力地拖着一个床垫离开。这位姓刘的老人是小区的业主,独身居住,退休金不高但足以维持生活。快七十岁的他身体健壮,热衷于收集橱柜、床垫、桌椅等各种旧家具,一个人骑着一辆三轮搞定全场。
家住济南槐荫区金科城的李女士是一名全职太太,平时在小区闲逛时常常捡拾废品。“也不指望这点儿钱,家里也不缺”,李女士把捡拾废品视为一种工作,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跳广场舞、打太极、跑步、遛娃、晒太阳没区别”。
为什么有众多生活富足悠闲、且背景不同的老人会选择捡拾垃圾?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社会学系王忠武教授。王教授认为,老年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惯习性的捡拾废品行为,原因可能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公益性为目的,例如为了贡献社会,扶贫或是资助学生等;二是消磨时光,这样的老人占大多数,他们通过这种活动充实生活,增加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三是生计型的行为,通过捡拾废品贴补家用,这让他们从内心感到实现了自我价值。对于老人捡拾废品产生的影响,王教授认为,从废弃物品再利用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是对社会有益的,可以引导他们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而消极的方面,就是如果废品处理不当,会损坏居住环境,对周围邻居也会造成不好的生活影响。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突破一亿,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应对老龄化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很大一部分“捡垃圾”老人来说,这种行为并非因为物质的短缺,而是情感方面的匮乏。他们有着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诉求,并尽己所能地寻求不被社会抛弃的途径。我国正在步入“银发社会”,让每个老年人都能拥有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建立完善的养老助老制度,也需要家有老人的每一个人在细枝末节上去关爱和理解。
责编:赵曼
审核:丁厚勤
责编:丁厚勤